梁德绳
诗句 1. 商风落木秋萧瑟,庭橘团霜绽金实。时序推迁感念深,众芳消歇闻啼鴂。 2. 屏山徙倚夕阳斜,目送浮云气纡郁。君子于役路悠悠。 3. 女子善怀心惙惙。五年三度伤离别,一度柔情一断绝。 4. 才当夏尽喜君来,那料秋初君又出。君期岁暮当复还,无奈征期太仓卒。 5. 梅关西去接章江,岧嵽吴山青入越。如梭小艇泛奫沦,如叶轻装度崒嵂。 6. 滕王阁外落霞飞,钱塘江上重潮汨。壮游足以散幽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送别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墨车已授绥,画舫待津渡。伫立望去轮,辗转不知处。 - “墨车已授绥”中的“墨车”指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即马车,而“绥”则是车前的横木,用来控制马匹的。这句话描述了马车已经准备好了,正在等待渡口的船只来接送乘客。 - “画舫待津渡”中的“画舫”是装饰有绘画的船只,而“津渡”是指河流上用于过渡的建筑物
飞来寺其一 位于江西省庐山西北的五老峰下。寺中有一石洞,传说晋代高僧竺道生曾在此讲经说法,故有“飞来听道”之称。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飞来寺时所写。首句“曾侍廉车过此山”,意为曾经陪同皇帝的车驾经过此地。次句“十年还又到禅关。”,意为十年后又来到这里。这里的“禅关”指的就是飞来寺。第三句“苍藤石磴依然在,忆泪弹成苦竹斑。”,意为苍劲的藤蔓和石阶依然在那里,而那些曾经流下的泪水已经变成了苦竹斑
寄外 铜铺露气冷于冰,玉砌天光明似雪。盘桓不寐到更残,渐渐星河淡将没。 无边景色为谁佳,得句仍忘懒拈笔。人生不有远离悲,焉知聚处足欢悦。 行人今夕宿何方,天寒苟得无饥渴。想见亭亭太瘦生,苦吟百计搜心血。 听风听水闭筠篷,篷外滩高浪突兀。戍鼓渔榔厉响清,风雅芦雁悲声咽。 回望云山千万重,客怀那不增骚屑。纵教内典豁尘根,安心未必能如佛。 料应革带日移孔,卯酒壮頄清见骨。寄书不敢道相思,苦劝加餐并慎疾
述怀 一住西湖二十年,早看青鬓换华颠。 闲来输与眠沙鹭,冷处甘同抱叶蝉。 绝少馀资供大药,幸无离梦到遥天。 当年本有溪山约,应逐维摩老辋川。 注释: - 一住西湖二十年,早看青鬓换华颠(住在西湖已二十多年,早已看到自己的头发由黑变白)。 - 闲来输与眠沙鹭,冷处甘同抱叶蝉(闲暇时输给睡在沙滩上的鹭鸶,寒冷时与抱在树叶中的蝉为伴)。 - 绝少馀资供大药,幸无离梦到遥天(很少有余钱可以供养药物
【解析】 1.“净碧屏风面面虚”的意思是:这净碧如洗的屏风,每扇都是透明的。2.“松杉饱阅岁寒馀”的意思是:松柏和杉树饱经严寒的历练,显得格外苍劲。3.“澄江一曲清无底”的意思是:那清澈见底的溪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晴岚的倒影。4.“倒影晴岚画不如”的意思是:那溪流的倒影,也比不上晴岚的美景。赏析:“飞来寺”是作者任所居官时,由友人张仲宗所题。“其一”是《飞来寺》的第二首,与第一首一样
【解析】 此诗描绘山村的静与动,静中有声,动中有景。“无主”二字写出了红花的孤单,“溪女”写出了溪水的活泼。最后一句是说溪水湿了溪女的衣。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答案】 译文:翠鸟贴着树枝学鸣叫,无主人的红花被碧绿包围着。溪女贪看岩上的瀑布落下,不知细雨已湿了罗衣。 注释:贴枝:紧贴在树枝上。无主人:没有主人。溪女:指溪水。岩瀑:指山间的瀑布。罗衣:女子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灯笼下写玉篇,香气袅袅的篆烟飘荡。灯笼和蜡纸照在残篇上。一首急就地写在窗前,往事令人沉思。 注解: - "镫":古代照明用具,这里指灯笼。 - "百和馀香":百和是古代一种香草,余香袅袅,这里指香气。 - "袅":形容香气缭绕的样子。 - "篆烟":篆字意为笔画曲折复杂,这里指香气像篆字一样曲折复杂。 - "镫笼蜡纸":指灯笼和蜡纸。 - "照残篇":照亮了残缺的文章或书籍。
注释: 飞来寺的第二座亭子架在百尺高高的山根上,瀑布从窗前划过留下一道碧翠的痕迹。洞口的白云让人分不清远近,环顾四周却找不到归返的猿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飞来寺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亭阁、一条飞泻而下的瀑布和一处云雾缭绕的洞口,生动地展现了寺庙周围的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世隔绝的向往之情
【注释】 甲午:干支纪年名,指宋孝宗淳熙十三年。邵武:今属福建,为南宋时建州府治。 决意竟山行:决心在山中游览一番。竞,同“竞”。 十日浓阴渐放晴:经过十天的阴天,终于晴了。 竹径:竹林中的小路。 莱衣迓(ài):用莱叶做成的衣服迎接。 夹道遥来彩仗迎:远远看见路上有彩色旗帜迎着路旁的花木招展而来。夹道,两边。 樵川:山中砍柴的地方,即樵径。 慰语:安慰、慰问的话语。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