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哲
注释: 饭钟粥鼓接名蓝,如海红香寄一庵。 饭钟和粥鼓接连响起,如同大海中的红香一样飘送到一庵。 例有高流乐晨夕,判无热客利西南。 常有高人乐于早晚,没有炎热的客人来长安西边。 檐牙虚籁吟声合,屋角晴岚画意参。 屋檐上鸟儿叫声仿佛是自然的声音,屋角的山色让人联想到画中的景象。 我在长安叨旧雨,闲居风味略能谙。 我在京城里过着闲适的生活,对于那里的风土人情也略知一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题述庵比部蒲褐山房诗:这是一首题赠诗。题述庵,即题名庵,在今江西上高县南,与题述庵相邻。蒲褐山房,是比部蒲宗孟的书房。 茗碗熏炉位置偏,山房绝似小吴船:茗碗熏炉,指茶具和香炉之类。这里说,这山房中,茶具和香炉的位置都偏在一边。小吴船,指小船。这里说,这山房中,就像一叶小船,飘泊不定。 砌花种别争春绽,庭树阴交障日圆:这里说的是庭院中的花木,它们争相绽放,好像在争着看谁先看到春天一样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栗子冲与程鱼门有旧,因怀念而作此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的身世和心情;中间四句写自己思念老友之情;后四句写自己对过去友情的珍视。 “料理天涯薄病身”,意为我漂泊天涯,身体多病。“一灯初照影相亲”,意为一盏孤灯,映出自己的形象,仿佛是故人的面影,亲切地陪伴着我。首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情。 “忽飘老泪思前事,每到穷途恋故人”
注释: 1. 军中夜起简俭堂:军队中夜晚起床去参加简俭堂的宴会。简俭堂,即“简斋”,作者晚年退居江西星子县玉虚岩下时所建,以自号“简斋”。 2. 冻云忽卷乱山层:忽然间,冻云像卷子般卷走了层叠的山峰。 3. 中夜支筇感不胜:半夜里拄着竹杖,感到心绪不宁难以承受。 4. 独倚悲歌刀作响:独自靠着悲伤地唱着歌曲,而刀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尤为响亮。 5. 倦偎病骨被生棱:疲倦地依靠在床上
【注释】 自:从,由;放舟:乘船;南下:指顺江而下;即事:眼前之事;碧波翠巘:形容景色优美,山青水绿。 细雨斜风扑面迎:指春日里细雨和微风拂面而来;沙步闲容村牸卧:指在乡村散步时看到牛安静地躺卧在那里;烟帆低傍渚禽行:指渔船上炊烟缭绕,岸边的鸟儿也欢快地叫着。 润留砚墨吟初罢,寒勒篝香梦未成:指诗情画意使作者陶醉,以致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忽忆吴中十年事:突然想起十年前在苏州的生活;夜船镫火按银筝
暮至尤溪 两崖一线走阴森,班马凌兢有戒心。 雪似冻鸦翻绝壁,石如饥虎攫空林。 横桥入市人声杂,候馆悬镫夜色深。 不用继庖烦长吏,龙溪茗碗豁愁襟。 注释:暮色降临,尤溪两岸的山崖之间只留一线天光,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人感到阴森可怕。马匹也显得小心翼翼,仿佛随时会有危险出现。雪像是被冻得僵硬的乌鸦在翻飞着覆盖住了峭壁,而石头则像饥饿的老虎一样在林中肆意地抓取。横贯市场的桥梁进入市集
归抵腾越 落叶空庭扑面飞,一镫如豆换征衣。 百三十日岁云暮,万五千人吾曰归。 长吏继庖空仆仆,老兵劝酒转依依。 重衾无限萧闲梦,犹绕江屯铁甲围。 【注释】 ①落叶:指秋天树叶飘落。 ②“一镫”二句:意思是说,一盏油灯如同豆子大小,换了征衣,准备回家了。 ③长吏:县令。 ④“老兵”二句:意思是说,老将们也来为我送行,劝我喝酒,依依不舍。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在东山隐居时
【赏析】 “黔阳县”,即今贵州省印江县,位于贵州高原东部边缘。这首诗大约写于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作者在印江时所作。诗中描写了黔阳的山城风貌以及黔阳的山水风光。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描绘出黔阳的山城雨景、水势、地貌、民俗等,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注释】 黔阳县:地名,今贵州省印江县。 天真:自然之美。 漏:指天晴。 山城:山环绕的城镇。 衔
自汉朝开始,水路交通发达,人们常乘船出行。诗人乘坐的船在汉水上行,向南驶去。 袱被同登汉上槎,六年不听橹讴鸦。 “袱被”指携带的行李,诗人与家人一同登上船只;“六年”指诗人六年来没有听到船上的歌声(因为船是顺水航行,故不鸣橹)。 容身已喜如居室,入梦浑疑是到家。 诗人高兴地说,现在像在家中一样安顿下来,进入梦乡时又好像到了家乡。 斜日趁墟宵唤酒,轻烟压水午鸣茶。 夕阳西下的时候,趁着墟市的热闹
舟中至日 草草流光驻,劳劳远道难。问人知短至,掩涕话长安。江暝渔镫乱,城荒戍角残。谁怜赐辛节,旅食共溪蛮。 注释 - 舟中:在船上 - 至日:指到达的日子 - 草草:匆忙的样子 - 劳劳:辛苦 - 短至:指春天来临 - 掩涕:擦着眼泪 - 长安:指唐代的都城 - 江暝:傍晚时分 - 渔镫乱:渔民的灯火杂乱无章 - 戍角残:守城的号角声断断续续 - 谁怜:可怜、同情 - 赐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