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见曾
译文: 在离筵席上敬酒已尽,朔风凛冽吹动云栈。天边高耸的山峰,雁群传书消息迟缓。杜宇鸟长久地鸣叫醒游子的梦,黄花更感伤故人的诗。天涯孤草怜悯今日的自己,蜀道归家不知何时。无限心情寄托于远方之思,满山的红豆象征着相思。 注释: 1. 离筵尊尽朔风吹 - 离筵:宴会结束时的宴席。尊:古代盛酒的器具。朔风吹:北风呼啸。 2. 云栈天高雁信迟 - 云栈:高峻的云雾之中的山路。天高:天空辽阔无边。雁信
【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高西园:人名。凤翰:指王安国(王文公)。同被劾:与王安国同时遭弹劾。 徵车:征召使者的车子,这里指朝廷的使者。已迟:已晚。圣君知:圣明之君了解。 临方面:镇守一方。柳下:指柳公绰,曾任宰相,故称。宁宜:怎能适宜。老士师:指有才干的官员。 上赏:最高的赏赐。膺:接受。不遇:不被赏识。有何辞:有什么话可说。 怜才:爱惜人才。羡:羡慕。凌云客
【注释】 贞:忠诚正直;患:病痛;汤药:治病的药物;寒更:指冷天;枕衾:枕头和被子,代指家室;转似:好像;偷闲:偷懒;尘客:尘世中的客;清俸:微薄的俸禄;寄人参:指以人参为药引;摩挲:抚摸;明岁:明年;朝天杖:朝拜天子用的长杖;捡点:挑选;见道心:有悟道之心。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病愈后,向亲友告辞之时。 首联“疾贞不死患偏深,汤药寒更污枕衾”是说:我虽然患病,但始终忠贞不渝
《老虎仓·入海缘何闭下流,直教壅水灌陵州。危城不没才三版,记取金蛇七月秋。》是一首描绘水利工程的古诗,出自清代诗人卢见曾之手,全文如下: ``` 入海缘何闭下流,直教壅水灌陵州。 危城不没才三版,记取金蛇七月秋。 ``` 注释 1. 入海缘何闭下流:意思是为什么要把海水引到下游?这里的“下流”指的是河流的下游。 2. 直教壅水灌陵州:意思是直接把水堵住,用来灌溉陵州
注释: 水剩山残,足钓游,形容胡中丞的隐居生活依然如旧。 数椽犹是旧菟裘,指胡中丞的旧居仍然保留着当年的生活痕迹。 还馀一片如霜月,形容胡中丞的旧居仍然像一片皎洁的月色一样美丽。 曾照筹边百尺楼,指胡中丞的旧居曾经照亮过高耸入云的百尺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胡中丞复斋旧隐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胡中丞隐居生活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水剩山残、数椽犹是旧菟裘、还馀一片如霜月等意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全诗如下: 负郭萧条未解嗟,儿郎谁似见繁华。 陈堤七里游春路,尽放风筝插杏花。 注释: - 负郭:即背城,指城墙外的土地。 - 萧条:荒凉、寂寞。 - 未解:无法理解、不明白。 - 儿郎:年轻男子。 - 繁华:繁盛的景致。 - 陈堤七里:指陈公堤,这是一条很长的堤防。 - 游春路:春天游玩的道路。 - 风筝:一种用竹子或金属线做的玩具,用来在天空中飞翔。 -
平山堂雅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与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及运用的描写方法,最后总结其表达的情感。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情感。解答时要把握诗句大意,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理解。 良辰:美好的时光。传舍:指官府。
二郎庙 谁家养老足鸡豚,抱布归来怨夕飧。 早市已过休肉食,大街白日闭屠门。 注释: 1. 谁家养老足鸡豚:谁家能够养活足够的食物来养育老小。足,充足。豚,指猪。 2. 抱布归来怨夕飧:抱着布匹回家的人,晚上吃不饱,感到怨恨。夕飧,指晚饭。 3. 早市已过休肉食:早市已经过去,人们不再购买肉类食物,因为市场上不再有新鲜的肉类。 4. 大街白日闭屠门:大街上白天下人关门,意味着屠宰业停止营业了。
【注释】 牙签:牙签是古代用来标记和分类书籍的,所以这里用“牙签”比喻书籍。 充栋:指藏书极多,满屋子都是。 高门:指显贵之家,也指官宦人家。 旧库:指旧有的仓库。 元孙:指子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官员家中藏书极为丰富,他最爱的是一间旧房,并特意为它题上了“遗堂”的匾额。这位官员的子孙们,在继承家业的同时,也继续着他们的读书事业,他们继承了大量的图书,使得家族的学问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