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郭萧条未解嗟,儿郎谁似见繁华。
陈堤七里游春路,尽放风筝插杏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全诗如下:
负郭萧条未解嗟,儿郎谁似见繁华。
陈堤七里游春路,尽放风筝插杏花。
注释:
- 负郭:即背城,指城墙外的土地。
- 萧条:荒凉、寂寞。
- 未解:无法理解、不明白。
- 儿郎:年轻男子。
- 繁华:繁盛的景致。
- 陈堤七里:指陈公堤,这是一条很长的堤防。
- 游春路:春天游玩的道路。
- 风筝:一种用竹子或金属线做的玩具,用来在天空中飞翔。
- 插杏花:把风筝放在杏花上,使风筝看起来像是插在了杏花上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的场景,通过描写陈公堤的萧条与繁华,以及风筝和杏花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热情与热爱。
首句“负郭萧条未解嗟”,描述的是陈公堤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荒凉和寂静。然而,这并没有让诗人感到不快,反而引发了他的深思:“儿郎谁似见繁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期待和希望,希望他们能理解并欣赏生活的繁华和美好。
第二句“陈堤七里游春路”,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陈公堤上游玩的情景。这里的“陈堤七里”指的是一条长长的堤防,而“游春路”则是春天游玩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展现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最后两句“尽放风筝插杏花”,则是诗人对春天的一种独特表达。风筝在空中飞翔,而风筝上的杏花则与杏花本身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对比。这里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