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徵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延陵君子之墓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家族命运的感慨。通过描绘一系列事件,诗人展现了忠诚、牺牲和勇气的主题。 1. 诗句翻译及注释: -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此句表明这是关于吴延陵君子(即吴重元)的墓志铭。 - “彦古侍郎七世孙,姓吴名重元隐沦”:彦古侍郎是吴重元的七代孙,吴重元隐居未显。 - “伪吴窃据党朱定,借粮不许族重门”
【注】: 1.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作者于唐大历五年至九年(768-774)任常州司户参军时作,共二十三首。《全唐诗》编次为卷五。 2. 吴延陵公子墓: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字延陵,死后葬于延陵,故称吴延陵公子。 3. 毗陵:今江苏宜兴市。 4. 屐(jī):一种鞋,底较宽,有齿,穿时可登涉小石山。 5. 田舍:乡村的居处。 6. 擘窠(bò kē):雕刻在器物上,用刀斧刻成方口或圆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赠别二首》,其中第二首的内容如下: 读书不求仕,赈饥不居功。 有诏拜副使,辞辟何从容。 藏书及万卷,披吟老此中。 峨峨百尺楼,千古陈元龙。 译文: 读书不是为了谋求仕途,救济饥荒不是为了夸耀功劳。 皇帝下诏书任命我为副使,我为何能如此从容? 家中的书架上堆满了书籍,我在此处吟诵诗歌,享受着晚年时光。 高大的百尺高楼矗立在那里,千年前它的主人陈元龙也在这里。 赏析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朝如传舍君奕棋,南北纷纷曾几时。萧衍老公手篡逆,佛果有灵不佑之。 同泰为奴得复失,天心不使存佳儿。佳儿仁孝勤学问,馆开博望延宾师。 萧郎若早传贤子,江东磐石安无危。伤哉蜡鹅等巫蛊,燕雀衔土千载悲。 台城血水呼荷荷,湘东一目何能为。梁家寸土竟安在,书台选楼到处遗。 池扬二州既志胜,江阴亦复传下帷。帷空犹照青宫月,书带纷披绿满墀。 楼角山茶覆如伞,劫灰烧尽生孙枝
【注释】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即《和陶诗》二十首。 吴延陵君子之墓:指三国魏尚书令华歆,字子鱼(一说华歆是春秋时陈国人,名华),封延陵侯,故称吴延陵。 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呜呼,表示哀悼。有吴,这里指东晋。表,通“标”,标明、显示。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延陵,指吴延陵,这里用他的美名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意思是说“四句”的诗句含义很深远。“褒”,称赞。“麟经”
``` 《牛迹山》 舜过山下隐君子,饥饫山云渴江水。 杜门不出三十年,世事营营任朝市。 注释: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缪徵甲的一首古诗。诗中赞美了一位隐居于山林的贤者,他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隐者虽然身处深山,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
【注释】: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指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中的“暨阳怀古”七十二首,每篇都是一首五言律诗。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此句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吴王夫差为报越王勾践之仇,亲率军队进攻越国,被越王勾践打败,被迫求和,并到晋国去进见晋文公。晋文公对吴王说:“你的儿子没有德行,不能做国君。”吴王说:“我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诸樊,已死;另一个就是我的小儿子夫差。”晋文公说:“我们与你盟誓
【注释】 1. 吴延陵:指吴王孙和。 2. 善于谋国论纵横:善于用智谋治理国家,纵横交错的谋略。 3. 上书能止十万兵:指孙权能上书请求刘备归还荆州,使得十万曹军不敢进攻。 4. 闇于谋己亡其身,食客空有三千人:暗于自谋,最终导致自身灭亡,门下的宾客却有三千人。 5. 即无李园祸亦大:即使没有李园那样的阴谋也有很大的危险。 6. 君不见,吕仲父,于国何亲蜀道苦:你没有见过吕蒙吗
盆兰 先生斋头艺盆兰,花苞怒发如玉攒。 有客入室青眼看,云此珍品殊等闲。 孑然几案非饰观,位置宜向纱厨安。 咏歌请为徵诗坛,不然移琴来就弹。 先生闻语心骨酸,俗眼几人别木难。 去年得此同茆菅,邻家弃置风叶干。 庑下我怜梁伯鸾,三熏三沐土自抟。 一饭庶比淮阴韩,蔽以袅袅青竹竿。 挹以清露宵漙溥,参差茎叶根屈蟠。 孤鸿息影修羽翰,累累蕊珠初发端。 对之忽若忘忧谖,其时八月秋未阑。 素花七朵香可团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世訾郭景纯,所学任术数。 身卒蹈危机,任数为数误。 吾谓郭求仁,任数理即具。 当其对逆敦,顺逆冀一悟。 臣命尽今日,殉国无他顾。 若有趋避心,生死先失度。 闻昔葬母昆,江上来封墓。 葬经失真传,后人多依附。 宣城并归魂,太真复短祚。 幽冥负伯仁,忠义争竖树。 淮水有时竭,衔刀上天诉。 如何中吴人,耑祀短主簿。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年间所作,诗中提到了郭景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