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
后儒多致疑,真赝说凭臆。
篆疑汉代书,石指丹阳勒。
风雷怒赫然,特为显而出。
顷刻碎复完,初不假人力。
迄今无缝衣,丰碑江上植。
聚讼障先贤,神来解尔惑。
【注释】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即《和陶诗》二十首。
吴延陵君子之墓:指三国魏尚书令华歆,字子鱼(一说华歆是春秋时陈国人,名华),封延陵侯,故称吴延陵。
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呜呼,表示哀悼。有吴,这里指东晋。表,通“标”,标明、显示。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延陵,指吴延陵,这里用他的美名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意思是说“四句”的诗句含义很深远。“褒”,称赞。“麟经”,指《周易》,因为《易》中有龙图腾,而龙是鳞虫类动物中最大最尊贵的一种。麟经笔,即用《麟经》的笔法来赞美这首诗。
后儒多致疑,真赝说凭臆:后辈的学者们多持怀疑态度。“真”“赝”,指真伪。“臆”,主观臆断。
篆疑汉代书:篆,指篆书,一种古代文字书写形式。这里的“篆疑汉代书”,是说对这首诗的出处产生怀疑。
石指丹阳勒:石,指刻在石头上的铭文。丹阳,地名,在今江苏南京附近。这里指刻在丹阳石上的铭文。
风雷怒赫然,特为显而出:风雷,比喻文章气势磅礴,声势浩大。“特为显而出”,是说这首诗写得非常出色,所以特别显露出来。
顷刻碎复完,初不假人力:顷刻之间,诗文就完成了。“初不假人力”,意思是说写诗作赋不需要人力,是作者自然而然地写出来的。
迄今无缝衣,丰碑江上植: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件无瑕疵的衣服,但像华歆这样的丰碑却树立在江边。这是说诗人的作品永垂不朽,而华歆这样的人却已经不在了,因此后人要表彰他,树立一座纪念碑。
聚讼障先贤,神来解尔惑:人们议论纷纷,好像阻碍了先贤的道路,其实圣人是会理解你的困惑的。
【赏析】
此诗共二十句,前八句总括全诗,中间十二句具体描写华歆的丰碑,最后两句点明主旨。
开头两句“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是说,我们为这位伟大的先贤鸣哀,并为他建立丰碑。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这两句是说,我们缅怀这位先贤的品德,并把他作为楷模。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是说,这首诗的“十字”含义非常深远,要用《麟经》的笔法来赞美这首诗。
“后儒多致疑,真赝说凭臆”是说,后辈的学者们对此多持怀疑态度,认为这首诗的真假难辨。
“篆疑汉代书,石指丹阳勒”是说,对这首诗的出处产生怀疑,认为它的字体可能是汉代的书体。“丹阳”,即今天的南京市郊的丹阳镇,当时是著名的文化城市。
“风雷怒赫然,特为显而出”是说,这首诗写得非常出色,所以特别显露出来。这句话是对前面几句的解释和阐发。
“顷刻碎复完,初不假人力”是说,这首诗顷刻间就写成了,它并不是需要人力才能完成的。这是在赞扬诗人的才华。
“迄今无缝衣,丰碑江上植”是说,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件无瑕疵的衣服,但像华歆这样的丰碑却树立在江边。这是说诗人的作品永垂不朽,而华歆这样的人却已经不在了,因此后人要表彰他,树立一座纪念碑。
“聚讼障先贤,神来解尔惑”是说,人们议论纷纷,好像阻碍了先贤的道路,其实圣人是会理解你的困惑的。这句话是在说明圣人的圣明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