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风流子是苏轼的词,全词如下: 阑干十二曲,重回首、争忍酌金卮。 怅昨夜雨疏,今朝风骤,落花流水,飞絮平池。 饯春会、歌三两阙,添谱懊侬词。 芳草有情,绿应如此,夕阳无主,红不多时。 韶华归何处?垂杨系不定,袅袅烟丝。 一霎人间天上,香冷云痴。 近黄昏院落,湘帘半卷,玉阶小立,数遍胭脂。 肠断数声啼鸟,都在空枝。 注释: 阑干(hán ɡān),栏杆。十二曲,形容栏杆弯曲曲折,像十二个弯折的样子。
【注释】 春随人共到:春天随着人们一起到了。 蒲桃(pú táo):即葡萄。 水涨蒲桃,香溪画鹢,堤垂杨柳,茂苑青骢:水涨了,蒲桃也成熟了;美丽的画舫在香清的溪水中缓缓游动,柳色垂下了,茂苑中一匹白马正在奔驰。 送君去,棹歌回晚雪,帆影挂轻虹:我送您离开,船歌飘荡在傍晚的雪中,帆影高挂在轻云之上。 六代旧愁,难留叔宝,一篇新赋,送别文通:六朝时代的往事,难以留住王叔宝;《送别文通辞》是一篇新赋
诗句:西湖儿女地,长堤畔、销尽古今魂。 译文:西湖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这里的美景如同一幅画卷,让人流连忘返。看那两山之间的青翠,仿佛云彩轻抚着女子的眉色,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宛如水中的罗纹。 注释: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长堤,即西湖边长长的堤岸,是游客观赏西湖美景的主要场所之一。销尽古今魂,形容了西湖之美令人陶醉,仿佛能消弭古今之隔
风流子·次周清真韵 玉带绕回塘,凝不语,陌路泣残阳。忆千尺画阑,早湮尘土,一帘秋雨,凄碎宫墙。又却道、劫灰还锦绣,流水转笙簧。天末断鸿,久沈芳信,树间新月,犹照离觞。 凄然重回首,难堪处,遥认夜柝邻厢。忍了故园,曾挥别泪成行。慨少年歌酒,烟消宿粉,老来情味,花萎余香。残醉人扶,上车下马多妨。 注释: 玉带:这里指代皇帝所乘的龙辇。 画阑:绘有彩绘栏杆的窗户。 湮:覆盖,埋没。 笙簧:乐器名
【解析】 此词是一首题画词,词中描绘的“鹿城李三”是作者的好友,也是一位隐士。上片主要描写了这位隐士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下片主要抒发了作者对隐士的思念之情。 “青山当户牗”,青山映入窗前,秋日的阳光照得满堂通明,明月高挂于天,倒映在清冽的壶中,美不胜收。“羡金粟道人,草堂松竹,青莲居士,藜阁文章。”“羡”字表明自己羡慕友人的生活,羡慕友人的才华,羡慕友人的品格。“金粟道人”即张志和(张道陵)
洛阳,古都,位于中国中部,历史上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唐朝时期,洛阳更是繁荣昌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 这首诗是为李三一(即李公麟)寿送张编修督学河南而作,张编修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士人,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其学问深厚,为人正直。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洛阳的描绘,表现了对张编修的赞赏之情。 第一句“中原人物盛”,指的是洛阳作为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才辈出
注释: 风流子·为鹿城李三一寿掖门感旧 咸阳三月火,新宫起、傍锁旧莓墙。见残甓废砖,何王遗构,荒荠衰草,一片斜阳。记当日,文华开讲幄,宝地正焚香。左相按班,百官陪从,执经横卷,奏对明光。 至尊微含笑,尚书问大义,共退东厢。忽命紫貂重召,天语琅琅。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从容晏笑,拜谢君王。十八年来如梦,万事凄凉。 译文: 咸阳在三月里大火燃烧,新建的宫殿就傍着锁住的旧墙壁。看见断壁残垣
{《风流子·答和桐城何令远见寄》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浮山如在眼,枞阳路、时望大江遥。想当日长瑜,曾为四友,今闻子季,仍号三高。从谁道,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幸新来无恙,词中尚记得,醉卧干蕉。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 诗句注释与翻译: 诗句注释: - 浮山如在眼
注释: - 日色暖平津:日色温暖,平津被照耀得如春。 - 乡梦杳、寻屐忒愁人:故乡的梦境遥远,我寻找旧鞋的足迹却倍感忧愁。 - 金勒騧嘶:金络马(辔)上骏马奔腾。 - 夕阳烟淡,玉楼人望:夕阳西下,远处的楼阁上有人凝望。 - 碧影萋萋三春暮:绿色的草影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显得更加茂盛。 - 南浦犹伤神:南方的河边仍然让人感到哀伤。 - 蜀魄叫残:蜀地的女鬼还在哀嚎。 - 楚魂招罢
风流子·江楼夜眺 卷书抛短枕,江楼迥、倚槛看疏星。但峭风透幌,丽谯声急,湿烟迷渚,渔火光冥。渺何许,山芜添秀色,湘芷接馀馨。檀板自歌,一丸月暗,玉觞豪酌,八表云停。 注释:卷起书页抛在小枕头旁,站在江边的高楼远望。江边的小高楼远远地矗立着,我靠着栏杆看着天空中稀疏的星星。只有阵阵寒风穿过窗户,传来了远处传来的鼓声,而周围的烟雾弥漫着,小洲上渔船上的灯光显得昏暗,仿佛是在黑夜中游荡。 沈忧无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