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如在眼,枞阳路、时望大江遥。想当日长瑜,曾为四友,今闻子季,仍号三高。从谁道,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
幸新来无恙,词中尚记得,醉卧干蕉。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

{《风流子·答和桐城何令远见寄》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浮山如在眼,枞阳路、时望大江遥。想当日长瑜,曾为四友,今闻子季,仍号三高。从谁道,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幸新来无恙,词中尚记得,醉卧干蕉。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

诗句注释与翻译:

诗句注释:

  • 浮山如在眼:形容眼前的山脉如同眼睛一般清晰可见。
  • 枞阳路:指枞阳县的道路或地理位置。
  • 时望:时常眺望,表示对某地的长久期盼。
  • 大江遥:远处的大江,形容距离之遥远。
  • 曾为四友:曾是四位好友之一。
  • 今闻子季:现在听说你的名字(子季)。
  • 三高:可能是“三高”的字面意思,即极高的地位。
  • 十年黄令阁:指曾在黄县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地方长官。
  • 湛郎桥:地名或桥梁名,具体不详。
  • 湖上风光:指的是湖泊上的景色和氛围。
  • 全随蓬转:随着风的吹动而变化不定。
  • 江南春信:江南春天的消息或征兆。
  • 梅梢:梅花枝头,常用以代表春天的到来。

译文:

浮山仿佛在眼前,枞阳县的路途让人时时眺望远方的大江。想起昔日的朋友,曾经一起作为朋友度过四个春秋,而现在听到你在名字上仍然享有“三高”的称号。自从我们分开后,已过去了十年,黄县的官邸,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在那期间,每当夜晚到来时,我总是思念着那里的一切。如今听闻你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声望,不禁使我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词通过回忆过去和当下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过去友情和共同经历的深切怀念。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整体上,该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明代文学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