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开残,宜男采遍,日长深院啼莺。正荷衣被暑,裁剪初成。曾向慈恩寺里,春池浅、蘸笔题名。人争看,风流拔俗,第一吴兴。
相惊。旧时八咏东阳,云起处、藻思纵横。恰衣盘雕锦,纸染红菱。羡煞丝纶世掌,凤池上、綷羽争明。悬弧处,堂前花发,海上云生。
满庭芳
栀子开残,宜男采遍,日长深院啼莺。正荷衣被暑,裁剪初成。曾向慈恩寺里,春池浅、蘸笔题名。人争看,风流拔俗,第一吴兴。
相惊。旧时八咏东阳,云起处、藻思纵横。恰衣盘雕锦,纸染红菱。羡煞丝纶世掌,凤池上、綷羽争明。悬弧处,堂前花发,海上云生。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湖州任通判时所作。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首句“栀子”即山栀子,一名木丹,以形似栀子而得名。栀子花盛开时,香气袭人,人们纷纷折取来插戴,用以点缀容颜。这里用栀子花来比喻女子的美貌和芳香。“开残”两句写栀子花开后的景象。栀子花开了又落下,时间一长,庭院内便有黄鹂啼鸣,仿佛是催促着人们采摘花朵,以供观赏。这里的“莺”指黄鹂。
词人描绘了自己亲手裁剪栀子花衣裳的情景。他穿着栀子花做成的衣服,感到十分凉爽舒适。“曾向慈恩寺里”一句,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自己曾经到过那里,并且在那里题过名。这里的“慈恩寺”即著名的杭州灵隐寺。
“人争看”三句,进一步描述了栀子花的迷人之处。人们争相观看这位美丽女子,赞叹她的风度不凡,气质出众,堪称“第一”。这里的“风流拔俗”是指她的气质与众不同,超凡脱俗。同时,这也是一种赞美,表达了词人对美丽女子的欣赏之情。
“相惊”两句则转入了对旧时文人的怀念。他们曾经在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市)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今那些作品已经传扬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里的“八咏”指的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八咏》,其中包括了他的一些著名诗作。而“云起处”则是形容他的诗文如同云彩一样飘荡在空中,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感觉。
“恰衣盘雕锦”三句,词人继续赞美那位美丽的女子。她身着华丽的衣裳,衣服上的花纹就像精美的雕花一样,光彩照人。同时,她还喜欢在纸上涂抹红色的菱角,使得整个画面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这里的“綷羽”指红色菱角,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品。而“羡煞丝纶世掌”一句则表明了自己对于这种高雅情趣的羡慕之情。这里的“丝纶”代指文官,而“綷羽”则暗指文官的服饰。
词人以自己的生日来表达对这位女子的祝福。他祝愿她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像莲花一样纯洁无瑕,同时也祝愿自己能够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堂前花发”和“海上云生”分别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男子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