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梦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全诗,从整体上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冲天楼”是全诗的标题,也是诗人的自号。首联写登上冲天楼后的所感:人生行乐应当是便宜的事,我常常喜欢进入树林深处细细品题。这两句中,“冲天楼”既是诗题,又是诗人的自称。“行乐”,原指以游遨娱乐为事,这里泛指游览。“便宜”,“便宜行事”的意思,即随心所欲
诗句释义: 1. 自来京口足清游,天下闻名只此楼: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多景楼的高度赞誉和情感体验。"自来"表明这是一直以来的观点或评价;"京口"指的是镇江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足清游"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值得游览;"天下闻名只此楼"则是说这座楼是全国闻名的,只有它才能配得上这样的美誉。 2. 山结人愁成北固,江和客泪向东流:这句话描绘了多景楼周围的自然景色
【注释】 斋中:在书斋里。 惟:只;只有。 闲(xián)中日最长:只有闲暇的时候,太阳才显得格外地长。 薰风拂拂透修廊:薰风轻轻地吹着,透过走廊。 半窗槐影侵书叶:半扇窗户,槐树的影子映在书卷上。 一曲蝉声送夕阳:一声蝉鸣伴随着夕阳西下。 强把茶瓯醒困眼:勉强端起茶碗来清醒眼睛。 诗债:指作诗的债务,这里指作诗的负担。 抖枯肠:形容作诗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的样子。 何妨自取离骚读
【注释】 曾:曾经;西风:秋风;别杯:别酒。指送别之时,在秋风中喝过离别的杯酒;知:知道;君:你;黄色:菊花的颜色;眉催:眉间皱纹。用“黄菊”代指人;莫:不要;潮声:江潮的声音;两度:两次。指浙江的潮水声音。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是说,你我虽然分别,但你头上的白发已催促我老去。后两句是说,不要说浙江潮水隔了千山万水不能来,一日之间,浙江潮水就会从东边涌到西边。全诗以送别为题材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登高远望,感叹自己生不逢辰;颔联写诗人在闲适的山水中吟咏、观赏风景,抒发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以胥浪掀天、逋梅得月等典故,表现诗人豪迈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尾联写诗人听到渔歌,被渔人的歌声所感动,从而引起联想,联想到沙鸥因雪团而惊飞的景象。全诗情感饱满,意境开阔。 【答案】 译文: 倚遍阑干指顾间,吟身恨不早生翰。 几多风月闲中占,一望江湖眼界宽。 胥浪掀天秋际阔
``` 要使清风激懦顽,饿夫宁死首阳山。 当年若食周家粟,未必名垂万古间。 ``` 译文: 要让清风吹拂那些懦弱的人,饥饿的诗人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 如果当年吃了周王室的粮食,也许就不会名垂青史了。 注释: -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 - 传:本诗为傅梦得所作《读夷齐传》的原文。 - 清风:比喻正直的品格或高洁的志向。 - 懦顽:软弱而顽固。 - 饿夫
德清太善寺 西风吹客过唐栖,袖拂尘埃读断碑。 适意绕廊询古迹,老僧引看建炎诗。 注释:西风吹着游客经过唐栖,衣袖拂去灰尘阅读断裂的石碑。随意地绕着长廊询问古代遗迹,老僧引导我观看建炎时期所写诗歌。 赏析:此诗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旅途中偶遇唐栖,便在此停留下来观赏唐栖的风光。诗人来到唐栖,发现此地风景如画,景色优美,于是驻足观赏,并游览此地的景点,同时欣赏当地的文化。最后,他来到了唐栖附近的寺庙
诗题: 题吴寺 注释: 1. 不到吴坟久: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吴氏墓地的长久思念,吴坟指的是吴地的坟墓或墓地。 2. 重来又七春:这里的“七春”可能是指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后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也可能是比喻人生经历的七次春天。 3. 山峦如旧识:山峦在这里被比作老朋友,表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亲切感。 4. 猿鹤复相亲:猿和鹤是山林中的常见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形容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畔的美景和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苍茫空阔海云开,浙水东西隔岸隈。" 注释:天空显得开阔而辽阔,海面上的云雾散去了,钱塘江(浙水)两岸的景色被分隔开来。 赏析:首联描绘了宽阔的钱塘江面以及它两岸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略显寂寥的氛围。 2. "我到龙山呼渡晚,谁从渔浦趁潮回。" 注释:我来到龙山时已是傍晚,谁能趁着潮汐在渔浦回来呢? 赏析
注释: 依然一册巧装成,故纸为胎越样轻。 四畔黑云都罩尽,中间只有月长明。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仍然是一册精巧的装订,旧时的书页作为胎体,越显得轻巧。四周的黑云都被遮住了,只剩下月光皎洁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夜景象。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描绘,将月光下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如身临其境。 首句“依然一册巧装成”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如同一册精巧的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