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郯
亭亭鹤羽戏芝田。看群仙,起青涟。绿盖红幢,千乘去朝天。留得瑶姬清夜舞,人与月,斗婵娟。 注释:亭亭的白鹤在灵芝田里嬉戏,观看仙人跳舞,水面泛起了层层涟漪。绿色的车篷红色的大门,仙人乘坐着千辆车前往朝廷。留下瑶姬在清冷的夜晚跳舞,人和月亮一起争奇斗艳。 倩谁传。写尽清愁,香弄晚风妍。不羡山头窥玉井,花十丈,藕如船。 注释:倩谁传?表达出深深的忧愁,晚风吹动荷花,香气四溢。我不羡慕山头窥视玉井的人
水调歌头·其三 作者:苏轼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 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 注释: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 翠翻空,寒入座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大洋海里打鼓” - 注释:在广阔的洋面上击鼓,形容声音传得很远。 - 译文:大洋里响起了鼓声,声音悠远传遍。 - 赏析:这句诗通过“大洋海里打鼓”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某种声音或信息传播得非常广泛和深远。它可能暗示着某种信息的扩散或传播效果,如信息、思想或某种精神的传递。 2. “须弥山上闻钟” - 注释:须弥山是佛教中的一座圣山,象征着清净与宁静。 - 译文
【注释】 ①兰陵王:词牌名。 ②吴宣卿:不详,据《全宋词》卷一百八十二录此词为“张孝祥”所作,疑为误。 ③乱烟簇:烟雾迷蒙。簇,聚集。 ④青:“青山”的简称。 ⑤莲房静:荷花盛开时,其花蕊部分呈绿色,形似莲房。 ⑥欲放清涟媚溪绿:荷花盛开时,水面上荡漾着清波,映着翠绿的荷花,显得格外美丽。媚,可爱;涟,水波的样子。 ⑦凭高送远目:站在高处眺望远方。 ⑧沧洲雁鹜:指雁鸭。沧,深青色;洲,水中平地。
诗句: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绿遍池塘夜来草。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 译文:风雨无情地摧残着这满园的花,使得花朵逐渐凋零。夜晚的池塘边长满了青草,显得生机勃勃。看着这些花儿,我不禁想找个地方欣赏,但不要因为眼前的这些花儿而烦恼。 赏析: 这首《感皇恩》,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词中的“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描绘了一幅风雨肆虐、花朵凋谢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非心非佛亦非物” - 注释:这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拘泥于任何具体形态或概念的状态。在这里,它指的是诗人对于事物本质的一种理解,即事物的存在超越了其物质形态,具有更深层次的哲理意义。 2. “五凤楼前山突兀” - 译文:在五凤楼(古代长安城的一座著名建筑,以凤凰雕刻为特点)的前方,山峰高耸、突兀。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座雄伟的山峰,位于五凤楼之前
感皇恩 花似镜中人,不堪衰老。空羡青青岸边草。多情消瘦,更被无情相恼。近来无限事,凭谁道。 胡蝶满园,丛边空绕。睡起流莺过、语声小。琐窗危坐,更被玉蟾相照。夜阑梅影瘦,凭谁扫。 【注释】: 1. 感皇恩:词牌名。又名《凤归巢》、《惜芳时》。双调,六十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两仄韵;下片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前后段各五句。 2. 镜中人:这里指镜中的自己,即镜中的美貌女子。 3. 不堪衰老
【解析】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行者的情怀和行役之劳苦;下片写行者归舟后的情景。全词表达了送行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并寄以美好祝愿。上片起句点题,写诗人送行者之情景。“年来”二句,写自己与友人相别之久,而此行又非寻常之游历,故迟迟不肯离去。“云听”三句,写诗人听到渔歌,观赏到花落,领略到五湖秋光,于是兴致勃发。“胡床”句,承上启下,点出此行的主要内容。 下片写行者归舟后的情景。“绣帘”四句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柳梢青·其一和人 谢家池阁。翠桁香浓,琐纱窗薄。夜雨灯前,秋风笔下,与谁同乐。 主人许我清狂,奈酒量、从来最弱。颠倒冠巾,淋漓衣袂,醒时方觉。 注释: 1.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满庭芳”。 2. 谢家:指谢安。 3. 翠桁香浓,琐纱窗薄:形容室内装饰豪华,香气扑鼻。翠桁指的是雕花的栏杆,香浓意味着香气弥漫;琐纱窗薄则形容窗户精致又轻薄。 4. 夜雨灯前,秋风笔下
双腱锦领出山西。戎幕护旌旗。横槊春风百咏,临淮夜月千卮。风流樽俎,琼花破艳,红药攒枝。赏尽竹西歌吹,珠帘十里香迷。 注释:双腱(duān jīn)锦领出山西——意思是穿着华美的锦衣,骑着双马从山西出发。戎幕(róng mù)护旌旗——意思是在战旗的护卫下出征。横槊(shù)春风百咏——意思是在和煦的春风中吟诵诗篇。临淮(lín huái)夜月千卮——意思是在明亮的月光下饮酒。风流樽俎,琼花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