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烟簇。帘外青山渐肃。莲房静。荷盖半残,欲放清涟媚溪绿。凭高送远目。飞起沧洲雁鹜。寒窗静,茶碗未深,一枕胡床昼眠足。闲行问松菊。今□雨谁家,空对银烛。
箫声忽下瑶台曲。看鹤舞风动,乌啼云起,何须舟内怨女哭。抱琴写幽独。情触。会相续。况节近中元,月浪翻屋。长鲸愁晓寒蟾促。要百柁倾□,万花流玉。山肴倒尽,又空腹,鲙野蔌。
【注释】
①兰陵王:词牌名。
②吴宣卿:不详,据《全宋词》卷一百八十二录此词为“张孝祥”所作,疑为误。
③乱烟簇:烟雾迷蒙。簇,聚集。
④青:“青山”的简称。
⑤莲房静:荷花盛开时,其花蕊部分呈绿色,形似莲房。
⑥欲放清涟媚溪绿:荷花盛开时,水面上荡漾着清波,映着翠绿的荷花,显得格外美丽。媚,可爱;涟,水波的样子。
⑦凭高送远目:站在高处眺望远方。
⑧沧洲雁鹜:指雁鸭。沧,深青色;洲,水中平地。
⑨寒窗静:寒窗中,室内安静。
⑩茶碗未深:茶还未泡好。
⑪胡床:一种矮小的坐具。
⑫问松菊:访访松林中的菊花。
⑬雨谁家:问是谁家的人家在下雨。
⑭抱琴写幽独:抱着琴,独自弹奏一曲以抒发内心的幽寂之情。
⑮情触:感情触动,引起某种情绪反应。
⑯况节近中元:况且节日临近中元节了。中元,佛教节日。
⑰月浪翻屋:月光照耀着房屋,如同波浪一般翻滚。
⑱长鲸愁晓寒蟾促:长长的鲸鱼因为早晨寒冷而感到忧愁,月亮又催促着太阳下山了。鲸,大鱼。蟾,月亮。
⑲要百柁倾□:需要上百只船才能把舵扳倒。
⑳万花流玉:无数花朵像流水一样飞溅起来。
㉑山肴倒尽,又空腹,鲙野蔌:菜肴已经摆满了山间野味,吃不完,只好空手回家,只能吃生的菜蔬。脍,细切的肉、鱼等。蔌,蔬菜。
【赏析】
《蕙风词话》卷三云:“‘闲行问松菊’二句,语意甚佳。”
“兰陵王”原题咏荷,此调本咏夏景,但词人却从夏景生发开去,写秋日怀人之情。起首两句写秋日的景色。“乱烟簇”,点明秋天,渲染出一片迷离的景象,烟雾缭绕。“帘外青山”,写远观所见,“渐肃”,写出秋意已浓,天气渐凉之意。“莲房静”,写近观所见,“荷盖半残”,写荷花凋零之状,“欲放清涟媚溪绿”,描绘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既写出了莲花之美,又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凭高送远目”,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远在家乡的人儿是否也如这美景般美丽动人。“飞起沧洲雁鹜,寒窗静,茶碗未深,一枕胡床昼眠足。”“沧洲雁鹜”,即沧洲雁鹜图,是宋代画家郭熙的画,描写湖泽中飞翔的大雁和栖息的鹭鸶。“寒窗静”,写夜晚寂静的环境与自己的心境相合,“茶碗未深”,写夜深时分仍在品茗,“一枕胡床昼眠足”。“胡床”,是一种轻便的小床。苏轼曾说:“东坡先生有小团蒲,方四尺余,以四色界道缠之。坐卧随心,置膝上,名曰‘胡床’。”(见《与谢民师推官书》)此处借指睡在床上。“抱琴写幽独,情触,会相续”,“幽独”,孤独寂寞。“情触”,触动内心情感,引发某种情绪反应。“会相续”,表示情感的延续不断。“况节近中元,月浪翻屋,长鲸愁晓寒蟾促”。这是写节日临近中元时节,月色撩人。此时正值清晨,月光照耀着房屋,犹如波浪一般翻滚。“长鲸愁晓寒蟾促”,比喻时间过得很快,使人愁苦不堪。“要百柁倾□,万花流玉”。“要百柁”,意思是说百舸争流,船只很多很拥挤,“万花流玉”形容鲜花盛开得如流水般飘落。“山肴倒尽,又空腹,鲙野蔌”。这是写宴饮之后空手而归。“山肴”,泛指山野间的食物,“倒尽”,指吃完。“空腹”,意为肚子饿得空空如也。“鲙野蔌”,指野外没有熟的蔬菜可吃。“又空腹”,说明宴饮之前没有带饭。
这首词通过景物来抒情,抒发了词人在秋日晚景下怀人之情。词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晚秋季节的美好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词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孤独生活状态的感慨。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