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
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

水调歌头·其三

作者:苏轼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

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

注释: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

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

赏析: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下片抒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全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词篇。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青铜色的水面在黄昏时分显得朦胧而神秘,乌帽般的山峰高耸入云。这里的“青铜”和“乌帽”都是对自然景物的夸张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风涛汹涌澎湃,但天公却巧妙地将它留在身边,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无穷无尽。这里的“天公”指的是自然力量的象征,它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这三句回忆了一次难忘的晚渡经历。那时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湖面映照着周围的景色,远处的垂虹桥也隐约可见。而在岸边的小船上,我静静地坐着观察着周围的美景和烟雾缭绕的烟雨。那时的景色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这里的“菰蒲烟雨”是一种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仿佛自己置身于华胥国的梦中一般,没有言语也没有动作地离开了西楼。这里的“华胥梦”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和心灵的自由自在。

“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这三句描绘了一幅冷清的夜景图。夜幕降临,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月光洒在身上带来了一丝清凉之感。然而,在这寒冷的环境中,却不禁生出一股莫名的忧愁情绪。这里的“翠翻空”和“寒入座”都是对环境气氛的渲染,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他弹奏着五弦琴直到深夜,而天空中的暮色渐渐消失最后一道彩虹也悄然消失在天际。这里的“五弦”和“暮虹”都是对音乐和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这三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上渔夫生活的场景。他与渔翁一起乘坐小艇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钓鱼,随着船桨的声音响起,江面上泛起层层薄雾,几只轻盈的白鹭在江面上嬉戏。这里的“渔翁”和“鸥”都是对渔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

“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他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愿望,想要立刻回到家乡的长州去看望亲人和朋友。这里的“长洲”是指地名,代表了家乡的美丽风光和温暖人心的气息。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江南的水乡景色和夜晚的静谧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