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五月初三 风入虞弦,麦秋向晚梅天润。 彩丝长命斗新奇,还是端阳近。 想见瑶池仙韵。 对蟠桃、朱颜相映。 篆飘宝鼎,酒满霞觞,黄堂深静。 超悟真筌,凤归不作登台恨。 庆馀有子在河图,详试龚黄政。 好是棠阴清永。 且游戏、壶中光景。 会有飞诏,却奉轻轩,天朝归觐。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于端午节的理解和感受。 第一句“风入虞弦,麦秋向晚梅天润”描述了端午节时的天气和氛围。端午节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关键词的意思,然后逐句分析其意思及作用。“烛影摇红”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上片写景:绿净湖光,先到芙蓉岛,谢池幽梦属才郎,几度生春草。下片抒情:尘世多情易老,秋风袅袅,晓来羞对香芷汀洲,枯荷池沼。恨锁横波,远山浅黛无人扫。湘江人去叹无依,此意从谁表。喜趁良宵月皎。况难逢、人间两好。莫辞沉醉
译文: 烛光在风中摇曳,月色透过朱红色的帘子洒落,黄昏时已早早地降临。 仿佛是蓬莱仙山突然飞来,上头万道灯光明亮照耀。 祥和的香气缭绕四周,映照着琼楼玉宇,五云缥缈。 青裙缟袂的舞女们,乱吹繁弦,九条大街都充满了欢笑声。 原来这里是弹琴之地,把春天的美好都管得淋漓尽致。 手移星宿,让它们从人间移到仙岛,招引来客人。 信道邦人见到此景,觉得比皇都还美好。 明年恐怕只能随班清早,前往鳌山扈从了。
烛影摇红 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征鸿相唤着行飞,不耐霜风紧。 雪意垂垂未定。 正惨惨、云横冻影。 酒醒情绪,日晚登临,凄凉谁问。 行乐京华,软红不断香尘喷。 试将心事卜归期,终是无凭准。 寥落年华将尽。 误玉人、高楼凝恨。 第一休负,西子湖边,江梅春信。 注释: 1. 烛影摇红:形容烛光摇曳的样子。 2. 别浦潮平:在分叉的河边,潮水平静。 3. 远村帆落:远处的小村庄,帆船已经收起帆。
烛影摇红 乍冷还暄,小春时候今朝转。三分历日二分休,镜里清霜满。云幕低垂不展。矮窗明、红麟初暖。老来活计,浊酒三杯,黄庭一卷。 注释: - 乍冷还暄:乍(突然)冷,又(再次)热,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 小春时候:小春时节,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之后到雨水之前,此时正值冬季向春季过渡。 - 今朝转:今天开始发生变化或转变。 - 三分历日二分休:比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的忧愁相伴
烛影摇红 风月堂中,画屏不动香猊吐。珠翘环拥蕊宫仙,双鬓青如许。相对童颜寿侣。看庭前、绯袍拜舞。十洲三岛,柳探春时,梅欺雪处。 甲子花周,自从今日重新数。碧瑶杯重翠涛深,笑领飞琼语。此去华筵喜聚。听传宣、云间紫府。万分如意,凤诏便蕃,香轩容与。 注释解释: 1. 风月堂中,画出的屏风一动不动,铜火炉中的香烟徐徐升起。2. 香炉里的香燃烧得旺盛,香气四溢。3. 画着仙女的珍珠头饰被紧紧围在头上
烛影摇红 · 十月十四日寿藏春孟侍郎千载风云,庆符良月先呈瑞。旧家阴郭帝恩浓,圭衮公侯地。不道蝉联鼎贵。对秋灯、依然风味。紫囊归去,绿野闲来,青毡都未。 琴鹤相随,小山花竹便幽意。满襟和气是藏春,日觉诗名起。已动金瓯姓字。早梅□,□□□□。□□□□,□□□□,□□□□。 注释: - 烛影摇红:一种曲牌名 - 十月十四日:生日日期 - 藏春:指孟侍郎 - 紫囊归去:指孟侍郎离开朝廷(紫囊指官服)
【注释】 烛影摇红 · 用林卿韵:此词为作者自度曲,以林卿(林逋)诗韵。 拙者平生:我平生以来。 不曾乞得:未曾得到。 天孙巧:天上神仙的巧妙。 那回忝扈属车来:那次有幸随从皇帝出巡。 岂是齐卿小:哪里是小小的齐王? 此膝不曾屈了:我的膝盖不曾屈服过。 休文腰难运掉:谢灵运因犯颜直谏而被贬,后称“谢公”。这里比喻词人自己。 《世说新语·品藻》:“谢太傅问顾长康:‘君何许人?’顾曰:‘君才像人
注释: - 烛影摇红 · 其二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赏析: 这首诗以“烛影摇红”为题,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泛舟赏月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写月亮、风景、客人、音乐等元素
诗句释义: 1.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掩袖凝寒不语。漫粘酥、枝枝缕缕。断肠何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 - 春日的江边田野,素娥(即月神)在风中吹下银色的幡旗飞舞。东风吹动,飘散的烟雾如同茶烟一般。我担心这些飘散的烟雾会留在明天吗? - 衣袖被寒气冻得紧紧裹住而无法言语。我随意地粘着枝条上的花絮。 - 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无比哀伤,仿佛是无数纷飞的柳絮落在了梅花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