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邵
【题解】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作者为中书舍人。和仲国香轩,是和凝的堂名。 【注释】 1. 灵均志:指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曾因遭谗被放逐,后投江自尽。2. 日争光:与日光争辉。3. 高冠奇服:形容人的仪表不凡。修洁:整洁端庄。 4. 辛夷:木名,一种香木。5. 药:这里用“药”字,是借喻,即香草。6. 滋兰九畹:语出《论语·子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首诗由李仲孙所作,题目为“题李仲孙佩轩”。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华堂压云排柱磶(wěi),堂背开轩看青璧(bì)。 华美的大厅高耸云霄,背后有窗可以远眺。 镂螭石斗贮芳根(zhī),绿叶裁云净如拭(shì)。 雕刻精美的龙形石斗中放着芬芳的花草。 绿竹摇曳,清香四溢,仿佛在洗涤着一切尘埃。 秋风吹空夜正凉(qiǎng),曲琼挂帘放香入(fàng)。 凉爽的秋夜,月光皎洁
这首诗名为《观澜阁为罗长卿题》,是诗人罗长卿在赣江边观澜阁为一位名叫罗长卿的人题写的作品。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1. 赣水出而激,交流虎城背。 - “赣水”指赣江的水,流出后水流湍急,与虎城山脉对峙。 2. 崎岖三百里,方脱滩石碍。 - 描述赣江的河流曲折蜿蜒,经过三百里的路程才摆脱了河床上的石头阻碍。 3. 滔滔遂北之,远与西江会。 - 赣江河水滔滔向北流去,最终与西江汇合。 4.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琴师弹奏的动人画面,通过对琴音、琴人、环境等的描绘,展现了琴声的魅力和音乐的意境。 第一句“丝桐能写风入松”,描述了琴师用琴声描绘出风吹过松林的景象。这里的“丝桐”指的是琴,而“能写风入松”则表现了琴声的悠扬和动听。 第二句“争如种松挽天风”,则是通过对比手法,强调琴声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这里的“争如”表示比较,“种松”指的是种植松树,而“挽天风”则表现出琴声的力量之大
【注释】 容安阁:位于江西南昌,唐末黄巢起义军破城时被焚毁,宋哲宗元符三年重建。 千楹(yín):指建筑有千余间者。 镂磶(lòu sè):雕花的石栏杆。 朱楼:红色楼阁。 鬼神下瞰:像鬼神一样俯瞰。 防祸机:防止灾祸的发生。 心猿:喻心意不定的人。 赢余(yīng yú):《论语·述而》:“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朱熹集注:“‘浮云’者,喻其去就无定也。” 南窗一事无
玉笥山超然堂 三山远在虚无间,还有胜境居人寰。 琼楼贝阙知何许,统领分治皆仙官。 名称等级已素定,载在玉书垂不刊。 能兼洞天与福地,唯有玉笥馀难攀。 忆昔扁舟中夜过,白月满空星斗寒。 起登船背聊一望,搀天但见青孱颜。 重岩众壑眇难辨,福庭想像依层峦。 那知虚堂宅幽邃,萧爽不容尘滓干。 超然物外亦不恶,要当心境俱清闲。 真机还向静中起,不碍默朝窥九关。 我生本来世味薄,欲养铅汞成金丹。
波光亭 方塘溶溶贮清泚,中有高亭兀然起。 问公名亭意若何,公笑不言摇麈尾。 知公直是我辈人,此意不凡端有以。 亭本无风水亦静,风落波生偶然尔。 山摇宿霭迷粉黛,莺啼晚柳明金翠。 涔涔凉气侵语笑,漠漠飞岚到襟袂。 冰痕摇度帘痕曲,晓日初升窗影碎。 几个沙鸥乱夕阳,一段馀霞浴晴绮。 可怜巽坎固多态,转续无穷难偻指。 凭栏若随根境转,目不暇瞬亦劳矣。 谁知主人心湛然,道骨嵚嵚照云水。 本来非静亦非摇
《酬谢载仲惠果》 南昌珍品夸牛尾,肥腻截肪玉堪比。 临川甘实敌洞庭,光照霜林香染指。 黄雀披绵亦同到,厚意不凡端有以。 雪晴晚日悬清光,为君设席倾瑶觞。 醺然隐几结清梦,坐觉春风生池塘。 注释:在南昌的珍品中,牛尾梨是最棒的,它的肉质肥嫩,脂肪丰富,味道香甜可口,可以和玉媲美。在临川的甘果中,洞庭柑是最好的,它的味道甜美如同洞庭湖一样,而且口感细腻如同雪花一般洁白。黄雀披着棉絮也来到这里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刘升卿的赞赏和期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五季词格卑 - “五季”指唐朝的末年,“词格卑”意味着当时的诗词风格较为低劣。 2. 一往遂不转 - “一往”表示始终如一,“遂不转”意味着无法改变或转变。 3. 势如屋将摧 - 比喻形势或事物即将崩溃。 4. 难用一木牵 - 难以用一根木棍去拉倒它,比喻很难挽回或挽救。 5. 国家复古初 -
远水恨微茫,近山露岩壑。 诗句描述的是一幅山水画卷,远处的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近处的山则显露出岩石和洞穴的轮廓。 是中有佳处,远近理自各。 这里有一处美景,远近观之各有其独特的韵味。 危亭枕江干,江外群峰泊。 一座高高的亭子坐落在江边,江对岸的群山宛如停靠的船只。 森然青玉圭,穿空势如削。 山峰苍翠欲滴,如同青玉般细腻,直插云天,气势磅礴。 沙湍与松籁,逼耳笙磬作。 沙石激流声与松涛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