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共四十二首。这是第三十八首,主题为宗教仪式。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析: - 法会设佳供,斋日感神灵:在法会上准备精美的供品,斋戒期间感受到神灵的庇佑。 - 普召无别请,客主发休祯:普遍地召唤,没有区别对待,客人和主人都得到了吉祥的征兆。 - 凡圣俱晨往,灾难普安宁: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圣人,都在清晨出发前往,所有的灾难都得以平息。 - 良由慈善力,翻恶就福城
颂六十二首 其三十六 玄风冠西土,内范轶东矜。 大川开宝匣,福地下金绳。 绣松高可映,画栱氎相承。 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 阳楼疑难燧,阴轩类凿冰。 迥题飞星没,长楣宿露凝。 旌门曙光转,辇道夕云蒸。 祇桓多灵物,竹园满休徵。 虚薄笔难纪,微驱窃自凌。 优游从可恃,恩荫永难胜。 注释: 1. 玄风冠西土:指帝王的权威和风范遍布西土。 2. 内范轶东矜:指帝王的德行和风范超越东土(指中原地区)
【译文】 我追求宝物却失去了船只,飘浮不定的我思救自身。 幻术媚人多方取乐,妖魅诳人迷惑心肠。 假借接引渡海艰难,虚发亲爱声音招摇。 自己不是马王负,哪能安泰不受殃。 【注释】 ①《颂六十二首》:指《大雅》中的《文王》、《大明》、《皇矣》、《卷阿》四篇。这四篇诗是歌颂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作品。 ②求宝失舟济:意思是说追求宝物却失去了渡海的方法。 ③飘浮思救形:意为漂浮不定的我思救自身。 ④幻媚多方趣
【注释】 宝刹:佛寺。高露:指皎洁的月光。 绮彩:绚丽的色彩。 宛转:形容云彩在天空中随风飘动的样子。 霞幡:云彩形成的彩旗。 炉烟:佛教仪式中使用的一种香火。 轻旋:轻轻旋转,形容云彩随风飘动的样子。 万影现:形容池沼中无数的景象显现出来。 泉弄百华鲜:泉水中的花石色彩斑斓。 夙夜:早晚,日夜。 风动:风吹动水面,产生涟漪。 轮王因:佛教用语,指佛的功德、智慧和力量。 攀仰:仰望,敬仰。
【译文】 善恶的宿因习气,感应报应各不相同。 曾做鬼祟害人的怨恨,或被恶兽伤害。 屠夫回忆起杀业,须蜜戏猕乡。 宿佑除患者,在处游天堂。 触类兴清遘,目击洞兼忘。 凡圣钦嘉会,贤愚庆流芳。 四生行善业,六趣感神光。 苦乐虽殊别,同知命短长。 【注释】 ①颂: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山川时所用的歌颂歌辞。②宿熏习:指前世积下的罪孽和功德。③感报:感应报应。④屠儿:杀牛的人。⑤须蜜:即须弥山
颂六十二首 其三十五 久厌无明树,方欣柰苑华。 始入香山路,仍逢火宅车。 慈父屡引接,幼子背恩赊。 虽悟危藤鼠,终悲在箧蛇。 鹿苑禅林茂,鹫岭动枝柯。 定华发智果,乘空具度河。 法雨时时落,香云片片多。 若为将羽化,来济在尘罗。 注释:长久以来厌倦了无知的树木,现在却喜欢柰苑中的花朵。刚刚踏入了香气四溢的山路,又遇到了燃烧的车辇。慈爱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和接引我,而我则背负着恩义而远离了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颂诗,属于佛教赞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静念遗志虑,有虑非理尽。" - 注释:在安静的思考中,回想过去的遗愿,但总有未尽之事。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平静的心境下回顾自己的过往,思考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和计划。 第二句:"境来投虚空,虚空何所轸。" - 注释:当外界的变化来临,它们都投向了虚无的虚空,那么虚空又能有什么可牵挂的呢?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共四十六句,分为八组。每组五句,分别以“颂”、“愿”、“祈”开头,最后一句用“示”结尾。 第一组:贤人慕高节,志愿菩提因。 注释:贤人仰慕高尚的道德品质,立志追求智慧的修行。 第二组:御鹤翔伊水,策马出王田。 注释:骑着仙鹤翱翔在伊水之上,策马奔驰在广阔的田野间。 第三组:本祈立弘誓,感报弥陁身。 注释:我原本就立下宏大的志向,希望能够报答佛祖的大恩大德。
【注释】 颂,一种古代的文体,用于歌颂帝王或圣贤。 无极:无边无际,这里形容藕树之广。 华云衣数重:荷花的花瓣像层层叠叠的云雾,所以用“华云”来比喻。 织竹能为象:竹子可以编织成各种物品,这里以竹为喻。 缚荻巧成龙:用荻草编织而成,形态各异如同龙的样子,故称。 落灰然蕊盛:花落时,花瓣纷纷扬扬落在水面,犹如被灰尘覆盖,但依然可以看到荷花的繁茂。 垂油湿昼峰:傍晚时分,荷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
【注释】 ①贤人轨玄度:贤人遵循玄门的法则。轨,通“遵”,遵循、遵守。 ②弱丧升虚迁:指弱小之身得以升迁到虚无的境界。 ③师通资自发:指老师通达事理自然会有所启发。 ④神光照有缘:神光照应着有缘分的人。 ⑤应变各殊别:应对各种变化各有其特点。 ⑥圣录同灵篇:圣人的记录和著作如同灵篇一样神奇。 ⑦乘乾因九五:以乾天为依托,依顺于九五至尊的地位。 ⑧逸响亮三千:指声音传扬至远方三千里之外。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