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义渠
【注释】 落落:形容孤高不群。朝昏:指早晚,这里代指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残阳逗远村:夕阳斜照在远处的小村庄上。百虫早缄口:各种小虫子都早早地闭上了嘴巴。萤翅尚游魂:萤火虫还在空中飘荡着。虚室添幽响:空荡荡的屋子增添了幽深的声音。荒畬(xiá):荒芜的田野。烧痕:指燃烧的痕迹。石栏蕉半折,掀顿也频烦:石栏杆旁边长着一丛半开的芭蕉,风吹动时频频摇晃。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清新淡雅的语言
【注释】 柏乡,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东南。公署,指地方官署。清如许,月色清明。何,何尝。掩扉,关上门。庭空滋皎皎,庭院空旷,明月更加明亮。滋,更加。叶坠故飞飞,树叶落下所以有飘飞的动态。故,因此。 当食频停箸,正在吃饭时频频停止筷子。当食,正当吃饭的时候。频,屡次。停箸,停止吃饭,即放下筷子。 侵寒未授衣,被寒风侵袭还没有穿上衣服。侵寒,被寒风吹袭。未,没有。授衣,穿好衣服。 灯花挑更结
【诗句释义】: 郁然青数点,遂以柏林称。 来止初瞻影,迎门仅有僧。 平悬千尺水,幻接几枝灯。 但不迷真际,随宜阅废兴。 【译文】: 赵州柏林寺 郁郁葱葱的柏林山,宛如点缀在碧空里的几点青翠。 初来时看到它的塔影,只见门前只有一位僧人迎接着。 千尺高的瀑布垂挂下来,如同灯盏幻化而成。 它不迷惑真理的实质,随遇而安地观赏寺院的兴衰变迁。 【注释】: 郁然 —— 形容茂盛的样子。 柏林 —— 古县名
冯氏双节诗为陆贞姑赋 其二 撚管丹初拭,敲铜血尽枯。 已甘井底水,那问夜啼乌。 抱泣惟之子,扶床有小姑。 才疑风日暖,回味可如荼。 注释: ①冯氏:这里指作者的家室。双节:即重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古代民间的传统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②撚管:用手指捻着笛子。 ③丹初拭:指用笔沾了朱砂在纸上写诗。 ④敲铜:指敲打乐器。 ⑤井底水:比喻人穷困潦倒。 ⑥夜啼乌:指深夜里叫唤的乌鸦。 ⑦抱泣:抱着哭泣。
再同逸卿小集 及尔徘徊久,闲云似此心。 预闻愁折柳,何可听鸣砧。 拥髻神先悴,迟杯意共愔。 所嗟霜露晚,珍重托秋深。 注释: 及尔:你。徘徊:流连,留恋。闲云:悠闲的云彩,这里比喻悠然自得的心情。似此心:像这样(悠闲自得)的心情。预闻:预先听到。愁折柳:忧愁地折柳送别。何可听:哪里可以听。鸣砧:击打更鼓的声音。拥髻:束发为髻。神先悴:神采憔悴。迟杯:饮酒至晚。意共愔:情意交融。所嗟:叹息。霜露晚
泛画溪 短棹徐相引,沿洄听所寻。 山馀藏露态,云幻有无心。 细树低萦拂,平湾挹静深。 怅然增兴绪,那问暮烟沉。 【注释】 泛:游水。 棹(zhào):船桨。 徐相引:慢慢地引导。 沿洄:顺流而下,这里代指溪流。 山余:山峰露出水面。 藏:隐藏。 露态:露珠的形态。 无心:自然随意。 细树:细小的树木。 低萦:低垂。 拂:轻拂。 平湾:平静的湖面。 挹(yì)静深:舀取、汲取。 怅然
【解析】 “擘”意为:掰开;“菂”意为:莲子。诗句的意思是:莲子被掰开,心中的痛苦难以忘怀。灯光下影子显得有些害怕,秋收季节机杼忙个不停。白发已经垂落下来,说话时间越来越晚。不嫌霜霰逼人,留验返魂香。本诗是陆游的一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妻子的感情。诗人以莲子为比,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莲子被掰开,痛苦难忘。灯影摇曳,我的影子有些害怕,秋收季节机杼忙个不停。白发已经垂落下来
南还舆中有作 南归途中的车辆停歇之处,有一首小诗。 不免驰驱苦,恬心与徜徉。 尘因雨后减,日似客程忙。 早映红参白,新条绿渐苍。 常嫌睡欠足,未拟梦家乡。 注释: 1. 南归途中的车辆停歇之处:南归,指作者回家乡。南归途中的车辆停歇之处,即作者回家乡路上的一个停车休息的地方。 2. 不免驰驱苦:无法避免的是旅途奔波的辛苦。驰驱,指赶路。 3. 恬心与徜徉:心情平静,悠闲自得。恬心,指心境平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滁阳燕亭午憩时与友人谈文的诗。全诗通过对滁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文人雅兴的热爱之情。 首句“空霭如相逼”,描绘了滁州上空的云雾缭绕,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逼近。第二句“层层隐古滁”,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滁州山峦叠嶂,云雾弥漫的景象。第三句“煮茶当昼迥”,描绘了诗人在午后煮茶的情景,显得闲适自在。第四句“借榻得风徐”,则描绘了诗人借榻而卧,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感觉。
注释: 初寒学为险句 其二:在初寒的季节里,我尝试着写些危险的诗句。 树瘦麻姑面,花癞戚姬身。 希望都能秃顶,没有方法辟除尘垢。 鬼车鸣类哭,饥隼怒而蹲。 咄咄将何许?垂头但饮醇。 译文: 在寒冷的初冬季节里,我试着创作一些充满危险的句子。 树木枯萎如同麻姑的面容,花朵憔悴如同戚姬的身体。 希望人们都能够剃去头发,没有方法可以消除尘埃。 像鬼车鸣叫一样哭泣,像饿鹰愤怒地蹲着。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