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旦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其内容主要描绘了庞元化的政治生涯和品德。以下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首联 - 天台古名郡:天台,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东部。古时被称为一个“名郡”,表明其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 夙称豪杰窟:夙,历来;窟,比喻聚集之地,这里指代英雄豪杰的聚集地。天台自古就是英雄豪杰的聚集之地。 颔联 - 君负迈往气:迈,向前迈进;往,往昔;气,精神或气概。形容你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要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赏析作品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读懂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并结合具体诗歌分析出其艺术特色。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同时要注意不要丢掉诗中的重要信息,如意象、手法等。同时要注重诗歌意境的把握。 “湖光潋滟映晴空”,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湖光潋滟”指的是水波荡漾,光彩夺目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树树:树树丛丛。乱啼:鸣叫。镇日:整天,整日。见花:看见开花。田野:指田间地头。萧条:荒凉、冷落。村落:指农村的住户。静:安静。土桥:用泥土和草盖的桥。茅屋:用茅草盖的房屋。两三家:指只有几户人家。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至正年间,诗人在旅途上经过怀柔县(今属北京),看到春天虽然来了,但到处却看不到花开,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 首句“春风树树乱啼鸦”,是说春天到了
注释: 东风吹老绿杨枝,可是春郊罢耒时。 带雨细齿原上草,夕阳归路向迟迟。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外耕者归途图,通过写景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起联“东风”二字总摄全篇,春风和煦,吹得绿杨枝儿也泛出嫩芽。接着写春天农事结束,农民们纷纷收工回家。这里的“罢耒”是停止耕田之意。 颔联“细齿原上草”,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被春雨滋润后更加生机勃勃
陕西督理军饷 奉敕总京储,势殊时亦异。 蓄积犹未充,冗食如鳞次。 貂珰何纷然,营营日趋利。 漫劳口舌争,空怀禄食愧。 西戎扰边鄙,庙堂集群议。 内帑发所馀,重臣董其事。 憸邪惮远行,巧心生百计。 元老鬼蜮资,极力为之地。 当守俞所请,是非遂易位。 命下子当往,敢效懦夫避。 窃恐才识疏,无以副重寄。 迢迢万里途,仰藉天威庇。 报称期靡躬,庶几万一冀。 作诗示儿襄,聊以明吾志。 【注释】 奉敕总京储
白马关 怪石巉巉水乱流,柳匀新绿弄春柔。满陂芳草眠黄犊,风景居然似建州。 注释: 1. 怪石巉巉水乱流:形容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水流湍急,景象十分壮观。 2. 柳匀新绿弄春柔:形容柳树枝条柔软而光滑,新绿色的柳叶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春天的气息。 3. 满陂芳草眠黄犊:形容田野上遍布着绿色的草地,草地上悠闲地躺着一头黄色的牛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4. 风景居然似建州
【解析】 “廿九”“蒙村”“蔡村”等词语,都指明了作者的行踪和所在地点。“才过蒙村又蔡村”,是说作者刚从蒙村走到蔡村,说明作者在两村之间行走,而“才过”二字,则表明作者走得相当匆忙。“几家灯火正黄昏”,写蔡村的夜景。作者由蒙村走到蔡村,夜幕降临时,来到一家农户前,只见农家门前有几家灯火通明,显得格外热闹、繁华。“才过”、“又”,两个“又”字用得很巧妙,写出了作者的行踪之匆匆。“几家灯火正黄昏”
注释:在南面的田地里耕作完毕,便脱身隐居。在江流中畅游,任凭天真自在。牧童在何处的空江上晚归,太平盛世应该没有吹角之人。 赏析:此诗写田园生活之惬意、闲适。首句写退隐,“功成”两字点出退隐原因;后两句写闲逸,“天真”“清世”点明闲逸原因,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余意不尽。全诗意境恬静,情调轻松愉快
【注释】 (1)分水:地名。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汉水与长江汇合之处。乘月:乘船顺流而下。顺流而下:顺风航行。 (2)风伯:指风神。困吾舟:指风神把小船困住了,即风浪大。 (3)悠悠:形容行船缓慢而悠闲。复止:又停。 (4)逾旬:过十天。今辰:今天。过分水:经过分水镇。 (5)源泉:指源头。一派来:一条水流而来。弥弥:水波荡漾的样子。 (6)牵挽不劳人:不用人工拉船。 (7)棹歌:船桨声和歌声。
【注释】 盘门:古运河上扬州城西门。 移家:搬家。 楼枕:高楼临水为台,以木架为栏,形似卧枕。 寒流:冷清的河水。寂不哗:寂静无声。 怪得:奇怪,觉得奇怪。 天气好:气候晴朗。 梅花:指梅花盛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迁居新址后所写,表达了作者对新居的喜爱之情。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的新居环境,“盘门静僻暂移家”,意思是说,诗人刚搬到盘门,暂时居住在那里,那里十分安静偏僻。“楼枕寒流寂不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