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困吾舟,悠悠行复止。
离京两逾旬,今辰过分水。
源泉一派来,河流看弥弥。
牵挽不劳人,棹歌声四起。
疏柳映新蟾,澄波如镜里。
忽闻人语喧,前村遥可指。
而于疾徐间,却悟乘除理。
剪烛坐深更,题诗聊志喜。
【注释】
(1)分水:地名。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汉水与长江汇合之处。乘月:乘船顺流而下。顺流而下:顺风航行。
(2)风伯:指风神。困吾舟:指风神把小船困住了,即风浪大。
(3)悠悠:形容行船缓慢而悠闲。复止:又停。
(4)逾旬:过十天。今辰:今天。过分水:经过分水镇。
(5)源泉:指源头。一派来:一条水流而来。弥弥:水波荡漾的样子。
(6)牵挽不劳人:不用人工拉船。
(7)棹歌:船桨声和歌声。
(8)疏柳:稀疏的柳树。映新蟾:照见明月。清波:清澈的水波。如镜里:像镜子一样。
(9)忽闻:突然听到。前村:前面村庄。遥可指:远远可以辨认出。
(10)疾徐:快慢。乘除:乘船。理:道理,规律。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鄂州剌史任上,是一首记叙自己乘船沿汉水东下至黄梅县分水镇,途中所见所感的纪游诗。全诗以“舟经分水乘月顺流而下”为纲线,从“乘舟”写起,写到“顺流而下”,再写沿途所见之景,最后以“却悟乘除理”结束,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开头两句:“风伯困吾舟,悠悠行复止。”诗人以风神把小船困住、行船又停的奇特想象开篇,写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这两句诗虽然只是诗人主观感觉的夸张,但却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乘舟逆流而上时遇到的艰难险阻,也暗寓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愤懑。
中间四句:“离京两逾旬,今辰过分水。源泉一派来,河流看弥弥。牵挽不劳人,棹歌声四起。”这是对诗人乘船溯流北上的描写。“离京两逾旬”说明诗人已离开了京城;“今辰过分水”则是诗人到达目的地分水镇的时间。诗人用“源泉一派来,河流看弥弥”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浩荡与壮阔,同时暗寓着诗人内心的豪迈与旷达。
“牵挽不劳人,棹歌声四起。”是说诗人在顺水航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疏柳映新蟾,澄波如镜里。”是写夜行船上所见景色。诗人用“映新蟾”写出了月亮初升时月光洒在河面上的情景,而“澄波如镜里”则写出了河水清澈明净,仿佛一面镜子一般。
“忽闻人语喧,前村遥可指。”是写船行中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于是向远处望去,看到前面的村庄已经隐约可见了。
“而于疾徐间,却悟乘除理。”是说诗人在这一路上,终于悟出了乘船顺流而下的道理。这里既表明了诗人的顿悟,也暗示了他此行的目的——到任后要兴利除弊,治理一方百姓。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历,而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