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总京储,势殊时亦异。
蓄积犹未充,冗食如鳞次。
貂珰何纷然,营营日趋利。
漫劳口舌争,空怀禄食愧。
西戎扰边鄙,庙堂集群议。
内帑发所馀,重臣董其事。
憸邪惮远行,巧心生百计。
元老鬼蜮资,极力为之地。
当守俞所请,是非遂易位。
命下子当往,敢效懦夫避。
窃恐才识疏,无以副重寄。
迢迢万里途,仰藉天威庇。
报称期靡躬,庶几万一冀。
作诗示儿襄,聊以明吾志。
陕西督理军饷
奉敕总京储,势殊时亦异。
蓄积犹未充,冗食如鳞次。
貂珰何纷然,营营日趋利。
漫劳口舌争,空怀禄食愧。
西戎扰边鄙,庙堂集群议。
内帑发所馀,重臣董其事。
憸邪惮远行,巧心生百计。
元老鬼蜮资,极力为之地。
当守俞所请,是非遂易位。
命下子当往,敢效懦夫避。
窃恐才识疏,无以副重寄。
迢迢万里途,仰藉天威庇。
报称期靡躬,庶几万一冀。
作诗示儿襄,聊以明吾志。
【注释】
奉敕总京储:接受皇帝的命令,掌管京城的储备物资。
势殊时亦异:形势和时代不同了。
蓄积犹未充:积蓄还不够充足。
冗食如鳞次:官粮像鱼鳞般密集堆积。
貂珰:指宦官。
营营:奔波忙碌的样子。
漫劳:徒然劳苦。
口舌争:争辩。
元老:老臣,这里指有权势的人。
俞所请:指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
万一:万分之一的机会。
遥望:远远地望。
报称期靡躬:报信说期限已到。
天威:天子的威严。
报称期靡躬:报信说期限已到,不能亲自前去。
才识疏:才华见识浅薄。
副:担当,承受。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赏析】
《陕西督理军饷》,这是一首描写明朝中后期社会现状的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四句一句,共分四节,前两节写朝廷对军队的供给情况,后两节写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免情况。
首联“奉敕总京储,势殊时亦异”,说明朝廷的供给与形势的变化有关。“奉敕”指朝廷下达命令给下属,“总京储”是总管京城的储备物资。“势殊时亦异”意思是形势不同时代也不同。
颔联“蓄积犹未充,冗食如鳞次”,说明供应的物资还不能满足需要。“蓄积”指储备,“犹未充”表示储备还不充足。“冗食”即多余的粮食,“如鳞次”形容数量之多。
颈联“貂珰何纷然,营营日趋利”,描写宦官们纷纷追求私利的情景。“貂珰”指宦官,“纷然”指众多的样子。“营营”意为忙于谋求私利。
尾联“漫劳口舌争,空怀禄食愧”,意思是徒劳无功地争论不休。“禄食”指俸禄和粮食,“愧”指惭愧。这两句表明朝廷上下都在忙于争夺官职和俸禄。
中间两联主要描写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免情况。其中第二联“西戎扰边鄙,庙堂集群议”,描绘了边疆受到侵犯的情况,朝廷开始讨论对策。“西戎”指西方的少数民族,“扰边鄙”意为侵扰边境边疆地区。“庙堂”指朝廷议事的地方,“集群议”意味着大臣们齐聚一堂商讨对策。
第四联“内帑发所馀,重臣董其事”,描述朝廷从国库中取出一些剩余的物资,由重臣负责处理这件事。“内帑”指国库,“所馀”指剩余的部分。“重臣”指地位较高的大臣。
尾联“憸邪惮远行,巧心生百计”,描绘了奸佞之人害怕远离权力中心,于是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私利。“憸邪”指狡诈邪恶之人,“惮远行”指害怕远离权力中心。“巧心生百计”意在表达奸佞之人为了私利会想出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
这首诗通过对朝廷内部矛盾和问题的描写,揭示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现实的黑暗面。通过对比朝廷和地方官员的不同态度,作者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