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珞
古诗原文及赏析 诗句 禁城钟鼓漏初残,佩玉声中引百官。 响度碧云双阙曙,清摇秋月九霄寒。 花边振处风霜肃,天上朝回雨露宽。 豸史承恩南去日,几回清梦听珊珊。 译文 在京城的城门下,钟鼓声响彻,时间已到了深夜。官员们佩戴着玉饰的声音,引领着百官进入皇宫。随着声音的扩散,仿佛可以听到碧云般的天空和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声音在高空中飘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寒冷气息。 注释 - 禁城:指京城。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夹沟道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沧洲近在咫尺。颔联写樵夫归家争先呼渡船,渔民唱着歌儿突然惊起了栖息的鸥鸟。颈联写古老的墓冢侵没于沙岸之下,居人紧挨着驿站楼台,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尾联写留城之人盼望着能到赤松山去游赏。此诗是一首纪行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 【答案】 ①暝色:傍晚。②沧洲:水边。③樵归:伐木归来。④争唤渡:争相呼叫渡船。⑤渔唱:渔民唱着歌儿。⑥古墓
峭石道中 【注释】 ①道:小路,山路。②客:旅人。③棕盖:用棕榈叶做的屋顶。④溪径:山间小溪旁的土路。⑤萧萧:风声,这里代指风雨声。 赏析: 此诗描写旅途之苦。首句“客久多愁思”,点明诗人在旅途中已过数日,心中充满愁思。次句“行迟觉路遥”,说明诗人行走迟缓,感到路途遥远,暗示旅途之艰难。第三两句写山家的生活场景:“山家棕盖屋,溪径竹为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简陋而温馨的生活画面
舟中寄罗宗让先辈 淮南草色赴离愁,江上潮声送客舟。 双鬓渐惊玄发变,一官长负素餐忧。 烟光暝积丹阳雨,春水寒生震泽秋。 乡思满怀吟望处,毗陵城上独登楼。 ---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淮南草色赴离愁:淮南地区的草地在春天时色彩斑斓,但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却感到忧愁,因为即将离开。 - 江上潮声送客舟:站在江上的小船上,听着江水的潮声,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氛围。 - 双鬓渐惊玄发变
赠僧 桑门闻说远公贤,遁迹庐山四十年。 祗树清风挥玉麈,昙花香雨拥青莲。 乾坤梦觉空中相,水月心闲定里禅。 尘事相关长扰扰,虎溪何日细谈玄。 注释: 桑门:指僧人。远公:指慧远,东晋时期的高僧。 遁迹:隐遁,隐居。庐山:位于今江西境内,是佛教圣地之一。 祗树:指寺院中供佛祖居住的殿堂。清风:指清风明月。玉麈:古代的一种拂尘,用玉制成,用以引导佛法。 香雨:即花雨
【译文】 四月里天山的雪未干,万里同云一片白茫茫。 月光照耀着军帐晴光薄,风刮着狐皮裘曙色寒。 敬奉一杯美酒对灯夜话,孤舟飞梦剡溪湾。 愿令这尘世一洗尽,匹马宁辞道途艰难。 注释: 1. 永乐甲辰:永乐年号的一年,是永乐元年(1403),也就是永乐三年。 2. 毡帽山:地名,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3. 呈:奉献,进献。 4. 兵部崔侍郎:崔中丞,指崔中丞崔志完。 5. 稽岭北:稽留,停留。稽岭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碧空遥访日华君,涧道泉香下鹿群。 - 注释: 在广阔的蓝天中寻找太阳的光辉,泉水从山涧流淌,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在山下有一群鹿在漫步。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色画面。"碧空遥访日华君"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涧道泉香下鹿群"则具体描述了山间清泉与鹿群和谐共存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2. 神女祠前岚作雨,伏波岩畔水连云。 -
登柳州城和柳子厚 独上城楼望八荒,神游霄汉入微茫。轻云带雨来高阁,落日随乌下女墙。 万里故人怜远谪,千家砧杵断愁肠。长沙未有归朝计,老向天涯各异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独上城楼望八荒:诗人独自登上城墙,眺望远方广阔的大地,表达了一种孤独但开阔的心境。 - 神游霄汉入微茫:诗人仿佛在云端遨游,进入到了虚无缥缈的境界,形容了他对自然的无限遐想。 - 轻云带雨来高阁
【注释】 次高侍郎韵:指和高侍郎的诗相合的韵,即同韵。芳村渺渺带平沙,桑柘阴阴一径斜。 桑柘:桑树和柘树。阴阴:树木茂密的样子。 老去更堪身在客,病馀方觉眼生花。 病馀:病后余下的体弱。 虫声入夜惊秋早,雁影冲寒冒雨斜。 虫声、雁影:比喻秋天的蟋蟀叫和大雁南飞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夜晚寂静的环境。 西望故乡情不极,白云飞处是吾家。 西望:向西远望,指故乡。 【赏析】 首联“芳村渺渺带平沙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云雨巫山梦已阑 - 注释: 描述梦中与情郎的欢会,醒来后一切都已结束。 - 译文: 巫山云雨之梦已经结束。 2. 衰容羞向镜中看 - 注释: 形容容颜衰老,不敢正视镜子。 - 译文: 因年事已高,容貌憔悴,不愿意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倒影。 3. 歌成纨扇秋风冷 - 注释: 用“纨扇”象征年轻美貌的歌者,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物是人非。 - 译文: 歌声唱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