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山雪未干,同云万里白漫漫。
月临虎帐晴光薄,风飐狐裘曙色寒。
尊酒对灯稽岭北,孤舟飞梦剡溪湾。
愿令一洗边尘净,疋马宁辞道路难。
【译文】
四月里天山的雪未干,万里同云一片白茫茫。
月光照耀着军帐晴光薄,风刮着狐皮裘曙色寒。
敬奉一杯美酒对灯夜话,孤舟飞梦剡溪湾。
愿令这尘世一洗尽,匹马宁辞道途艰难。
注释:
- 永乐甲辰:永乐年号的一年,是永乐元年(1403),也就是永乐三年。
- 毡帽山:地名,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 呈:奉献,进献。
- 兵部崔侍郎:崔中丞,指崔中丞崔志完。
- 稽岭北:稽留,停留。稽岭,即今江西宜春县境内的南城县。
- 剡溪湾:剡溪,即浙江嵊县境内的剡溪。剡溪湾,即今浙江嵊县境内的剡溪口一带。
- 宁辞道路难:宁可辞谢道路艰险。
赏析:
这首诗写于永乐三年(1404)四月二十八日,当时作者正担任南京礼部尚书。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边塞的一次宴会场景,表现了他对国事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边防形势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首句“四月天山雪未干”,描绘了四月天山的景色。这里的“天山”是指位于新疆西部的一座山脉,因其山顶终年积雪而得名。“雪未干”表明此时正值冬季,山上的积雪还未消融。
次句“同云万里白漫漫”,描述了天空中的云彩。这里的“同云”指的是与天山相连的云层,而“白漫漫”则形容这些云层的颜色和形态。这句诗通过描绘天空的景象,为下文的宴会场景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月临虎帐晴光薄,风飐狐裘曙色寒”,分别描绘了夜晚和清晨的景象。月光照在帐篷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光线;风吹过狐狸的皮毛,带来了寒冷的气息。这两个画面虽然看似简单,但却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气氛。
第五、六句“尊酒对灯稽岭北,孤舟飞梦剡溪湾”,描述了宴会中的场景。这里提到了“稽岭北”和“剡溪湾”,前者可能是宴会的地点,后者则是作者梦中所到之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宴会的期待和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最后两句“愿令一洗边尘净,疋马宁辞道路难”,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的渴望。这里的“一洗边尘净”可以理解为希望国家能够摆脱战争的困扰,实现和平;而“疋马宁辞道路难”则表达了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诗人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宴会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中的用典和意象也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