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尔士
东风终日弄垂杨,枉是拂烟凌乱。 蓦直一丝吹上,似清愁天半。 几回系缆曲城边,春流暗中换。 记取村儿遥语,在月明高岸。 注释: - 东风终日弄垂杨,枉是拂烟凌乱:东风整天吹弄垂杨树,白白地使树木被风吹得乱糟糟。 - 蓦直一丝吹上,似清愁天半:突然一股风从天上吹来,仿佛带着深深的忧愁。 - 几回系缆曲城边,春流暗中换:几次我系好船缆在曲折的城边,春水悄悄地变换了方向。 - 记取村儿遥语,在月明高岸
【注释】 聋:病名,指耳聋。围住绳床雨又风:比喻疾病缠身,不能自拔。才合眼,吹入梦魂中:形容疾病缠身,不能入睡,只好闭目养神。 【赏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位因病耳聋而无法入眠的患者的苦楚,以及他对这种苦楚的无奈与接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因病耳聋,不能入睡的苦楚,以及他对此无可奈何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疾病和残疾的无奈与接受。全诗语言简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下面是对这首《浣溪沙》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译文: 冉冉飘动的仙云下,玉人轻盈地走来。她的天然美貌远胜红尘中的尘埃。霜雪般的月姐眉头微颦,含着忧愁。淡妆轻扫之下,她真正展现出了国色天香,铅华洗净后显露出她的精神面貌。胭脂的颜色并非十分艳丽,但它的美丽足以让人陶醉。 -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仙云、月姐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冉冉”一词用来形容仙女般的轻盈飘逸
【赏析】 《青玉案·景阳井》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咏物词。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词中描写了江南春景,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全词意境清幽,婉丽柔美,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琼枝璧月”三句:用“琼枝”指代梅花,用“璧月”指代月亮。“并坐”,即并肩而坐。“黄鹂”两句:说并排坐着的是一对黄鹂,是谁把梅花唤醒了呢?“谁唤起”,疑问语气词。 “柳丝风乱”三句:说春风乱舞的柳条,霜打的石栏
【注释】 帐房:指军营中用来安置帐子和床铺的帐篷。 帷宫遗意裁量新:指帐篷里旧有的帷帐和宫室被拆除了,新的帐篷和宫殿正在搭建之中。 几间几舍布帛均:即“布衾茅屋”,形容简陋贫穷的生活。 不宜谋邑宜谋野:指不应该只顾城镇,而应该顾及乡村。 却以缝人作梓人:比喻将从事缝纫的人当做工匠一样来使用。 轸耶盖耶随意指:指用车轮和车盖等部件随意指挥。 家具纷纷逐迁徙:指随军迁移的家俱。 两方展叠是绳床
【注释】 定关中:平定了关中。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一带地区。义旗:指唐军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旗帜。象启玉床:喻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象启,比喻皇帝像神一样降临,开天辟地;玉床,象征高贵。争应命:指群臣争相向皇帝进谏。卷翻金镜:比喻唐太宗勤于政事,昼夜不倦。全终:即“尽终”,完成事业。高光大业:指唐太宗李世民所创的大业。何难及:意为有什么困难能比得上?臧扎清风:指唐太宗李世民有清正廉洁之风。臧扎
注释: 江楼晚眺:江边高楼眺望。望江楼外曲江横,水汽苍凉暑气清。坐觉烟云生几席,何来帆橹点空明。远山猿啸月初起,古寺钟鸣潮未平。犀弩雄风今歇绝,弄波时见狎童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江南水乡景象。首联写望江楼外的曲江横流,水气苍凉而暑气清,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新的氛围。颔联以“烟云”、“帆橹”等自然元素,表现江边的景色之美,以及船帆在水面上的摇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的震撼
【译文】 止戈是我以前隐居的地方,地势偏僻很少有人行走。 高楼对峙着山峦,春天的云仿佛草地生长。 庭院昏暗烟雾缭绕,石尽涧声回响平缓。 今夜一轮明月高悬,相思之情让人空自伤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独自坐在窗前,眺望远处的故乡,感叹时间流逝和思念之情。首句“止戈吾旧隐”,表明这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次句“地僻少人行”,则表达了这个地方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特点;第三句“高阁对山起”
闲坐房栊看日斜。帘风阵阵峭寒加。自携金鸭款梅花。 冻水一方休洗砚,轻烟几缕任煎茶。锦书无奈忆天涯。
无奈夕阳残。落叶阑珊。愁中还又话乡山。高柳隋堤秋梦里,一翼吟烟。 坐听小窗前。瘦损朱颜。飞蓬衰鬓问谁怜。咽尽五更声欲断,露冷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