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璘(兰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 (1) “剔银灯夜雨”:在夜深人静时,点着银灯,下着雨。这两句诗写一个女子的孤寂。“剔银灯”是说女子在夜里点亮了银灯,“夜雨”是说雨在不停地下。这两句诗写出了她独自一个人在空阶上,听着雨声,思念着远方的丈夫。 (2) “牵引出、千思万虑”:她想到了很多的事情。“牵引”指牵动、引起的意思。“千思万虑”是指许许多多的心事。“思”是心思,“虑”是忧虑
满庭芳·丁巳端阳过春晖阁述怀 红绽葵榴,翠添榆柳,佳节喜遇新晴。清幽池馆,一棹小舟轻。坐看新荷泛水,蓦忽地、娇啭流莺。间关舌,醒人心目,欲去又迟行。 喧声。来隔浦,龙舟竞渡,锦夺标争。看时妆艳丽,画舫鲜明。追想当年此景,西子湖、泣荐离觥。伤心事,沉湘殉粤,今古恨难平。 注释: - 红绽葵榴:形容花朵鲜艳如红色葵花和榴花。 - 翠添榆柳:形容树叶翠绿,像添上了榆树和柳树一样。 -
【注释】 ①劲骨:指坚强的骨骼。 ②劫馀时候:国家灭亡后残余的时代,多指动乱不安的时代。 ③巾帼:女子的头巾和发饰。古代妇女以发髻为饰,巾帼指女子的头巾。 ④高怀:高尚的情怀,意即胸怀高远。 ⑤耐:经受。 ⑥庭前斑戏彩:庭前儿童在雪地里嬉戏。 ⑦风雷、蛰龙孙:皆指春天。“听”字有动词意味,是说倾听的意思。 ⑧稚子:年幼的儿子。 ⑨堂上老亲:老人。 ⑩听:倾听。 【赏析】
【注释】: 金风:秋风。作意:有意。碾琼英:碾碎琼玉般的花朵。点缀:装饰、点缀。石畔:石头旁。娟娟:柔美貌。花边:指花瓣边缘。冉冉:慢慢飘动的样子。亭亭:亭立的样子,形容姿态挺拔。绿云堆上:指花枝上堆积的绿色花叶如云雾般。■残雪:指花残败后残留的花萼上的雪。常:常常。共:与。露华:露水和鲜花的芳香。惹袂:撩拨衣袖。偏:偏斜,这里指香气四溢。簪鬟:插在发髻上的首饰。多韵:多情。堕地无声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蝴蝶和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春深庭院浓荫绿”描绘了春天庭院中浓密的树叶郁郁葱葱的景象。这里的“春深”指的是春天的深处,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第二句“翩跹巧幻芳蕤簇”则描述了蝴蝶翩翩起舞的美丽景象。这里的“翩跹”形容蝴蝶的动作轻盈而优雅,“巧幻”则形容蝴蝶的美丽与变化多端,而“芳蕤”则指代花朵,这里用来形容蝴蝶所停歇之处的花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从手法、情感等角度作答。本题要求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①上片写景,以动衬静。 “暖翠”“浮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写出了景色的明丽。接着作者写到“寒泉漱玉”“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声短笛归黄犊。” 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泉水比做美女,把山间小路比做美女的发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点绛唇·题便面杏花燕子”意思是:一夜之间春风吹来,细雨霏霏,烟雾弥漫。春天的阳光渐渐温暖,芳草绿得更加茂盛。春光明媚,红杏枝头早有燕归来的身影。燕子飞回来了,在小路上衔来泥巴筑巢;营巢了,画梁上晴空下燕子呢喃着。 【答案】 译文:一夜春风来,烟雨蒙蒙催发芳草。春天来了,景色逐渐明媚,红杏树枝头早有燕子归来。燕子归来,小径边衔来泥巴筑巢;营巢了,晴天下燕子呢喃着
【注释】 媚:美好。 须:要,需要。 朱楼:红色的楼阁。 湘波:湘水。 翠波:指湖水。 金钩:指钓鱼用的鱼钩。 宛罥:像被鸟挂住。 烛影红:烛光映照下红色的影子。 宜:适宜。 仿佛:隐隐约约。 香浮:香味飘浮在空中。 分:分开。 重:重叠。 秋:秋天。 【赏析】 《临江仙·咏帘》是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一首词,此词写帘子的美丽和娇艳,通过描写其色彩、光泽等,以及与燕子、烛影、幽香的关系
【注释】 妆晚:指梳妆完毕,打扮好。云鬟(huán):女子的发式。短梳:梳理得较短。小庭:庭院。凉胜:比凉爽。碧窗:翠绿色的窗户。摘:采摘。娇瓣:美丽的花朵。簇:聚集。轻罗:轻薄的丝织品。夜月:月亮。捣:捣碎。红玉杵:红色的玉器。春纤:嫩黄色的线。缀:系上。紫珊瑚:紫色的珊瑚珠。试簪:试插花在发髻上。茉莉:一种花名。点猩无:用胭脂点染红色。猩红:红色的染料。 【赏析】 《浣溪沙 ·
秋溪返棹 芦花漾白波浪浅。秋鸿斜带秋云展。竹里隐茅堂。篱边晚菊黄。 野烟添树色。叶叶红如拭。处处砻歌声。霜清月倍明。 注释:芦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泛起层层白色的波浪。秋天的鸿雁斜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展翅带起一片秋天的云彩。竹林深处隐约可见茅草盖的小堂屋,篱笆旁边傍晚时分的菊花已经变得金黄。野外的烟雾给树木增添了一层色彩。树叶片片都被染得通红,像刚被擦过一样。到处都能听到砻米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