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沈
紫荆相依倚,绿筱自蒙密。 紫荆相依,形容树木互相依偎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山野间树木间的亲密关系。绿筱自蒙密,描写了竹子丛中的景象,青翠欲滴,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秋兰涧中花,山果路边实。 秋兰涧中花,秋兰花在山涧之中盛开,色彩斑斓,香气四溢。山果路边实,山果在路边成熟,果实累累,诱人垂涎。两句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 沿岗引霜藤,临流坐寒石。 沿岗引霜藤,沿着山岗行走
武夷山中四首 余昔隐屏南,春风驻征骖。 开门傍水面,结屋依山岚。 千崖互纡郁,万象中浑涵。 居然岁月深,寒花露毵毵。 【注释】 ⑴ 武夷山:在福建省武夷山市。 ⑵ 屏南:古县名,在今福建闽东北。 ⑶ 春风驻征骖:春天的风停息了行旅的车马。征骖,古代指代行旅车马的“骖”(副驾)。 ⑷ 开门傍水面:打开门来,面对着水边。傍,靠近。 ⑸ 结屋依山岚(lán):建造房子倚靠着山中的云雾。岚,山间的云雾气
注释: 古意二首 古人不可见,末习徒纷然。 精微固难知,论议胡尔偏。 郢曲听者谁,巴唱和乃千。 世道既若兹,淳风何当还。 矫矫且自强,天运终来旋。 译文: 古人不可见,末习徒们纷纷议论。 精妙深奥的东西很难理解,各种议论都偏于一面。 楚国的歌声在郢地流行,但能听懂的只有少数人。 社会风气既然这样,那么纯正的风尚何时能够恢复? 我们要坚强振作,相信天时最终会转回来。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的解答,先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情感、诗句思想内容等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指出本题属于全诗理解,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要抓住关键语句来展开分析。此题中,“瑶草霜更青”中的“瑶草”指的就是仙草
【注释】 才:才能。 岑寂:幽静。 西山游:指游览西山。 猿鸟自畴昔:指山中的猿鸟,从过去就一直如此。畴昔,从前,以往。 喷薄轰铁笛:形容声音巨大响亮。 天柱峰:山峰似柱形高耸,因名。 高寒几千尺:形容山峰非常高。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和感受。 开头两句说:我虽然不是时用的英才,但我生性喜爱宁静的山林生活。 第三句点明主题:“我决定去游西山。” 接下来四句写游山所见所感
诗句释义与赏析 余昔隐屏东,扁舟夹双龙。 - 注释:我以前居住在屏东的隐逸之地。 - 译文:我过去隐居在屏东,乘坐扁舟夹着双龙。 浩歌碧云间,万壑生清风。 - 注释:我在清澈如碧玉的天空中高歌,山中的峡谷中涌出了清新的风。 - 译文:我在那里高歌畅饮,山谷中涌起了阵阵清凉之风。 群仙幔亭宴,玉女双鬓蓬。 - 注释:群仙聚集在幔亭中举行盛大宴会,仙女们的头发像两束蓬松的云彩。 -
谁把霜毫归庾岭,王孙去后久寥寥。 长时月夜横疏影,镇日春风上素绡。 可笑儿童寻剪摘,如知蜂蝶亦邀招。 人心造物无穷巧,顷刻功成永不摇。 注释: 谁把霜毫:谁说我能用寒光闪闪的笔触描绘出如此美好的景致? 王孙去后:比喻诗人离去后的寂寞。 长时月夜: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景象。 横疏影:指月光照射下树枝的影子。 镇日春风:形容春风一直吹拂着。 儿童寻剪摘:孩子们在寻找春天的美景。 如知蜂蝶
【注释】 双林:指双林寺,故址在今浙江天童寺,相传为南朝梁武帝赐给智永和尚所建。 壁间:寺庙的墙壁之间。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曾为汉武帝讲论《春秋》,后因与武帝政见不合而被免职。 希字韵:用董仲舒的名作押韵。 和者:和诗的人。 纷纷:众多的样子。 因用韵:因此用韵来和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双林寺时,看到壁上有人写“董仲舒”三字,并和以诗句,于是也即兴作了一首,但因无和者,只好作罢
红梅 一树芳菲露短墙,彩霞千缕带斜阳。 东君赋予知何意,剩与胭脂便啬香。 注释: 红梅 —— 红色的梅花 一树芳菲 —— 满树的芬芳 露短墙 —— 露水打湿了矮小的围墙 彩霞千缕 —— 绚丽的霞光如同千万条丝线 斜阳 —— 夕阳 东君 —— 春天的主宰者,这里指太阳和风 余香 —— 残存的香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红梅画面,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树的芬芳,绚烂如霞的晚霞
注释:在六曲溪边有个处士家,年年篱笆里都是万枝花朵。奇怪地来送信的驿使竟然没有消息,却只传来烟村中一株梅花斜斜地开着。 赏析:诗人从写梅开始,又由梅写到人。“六曲溪头”四字是点明地点,也是对前文“万枝花”的回应,写出了梅树的茂盛。这几句诗写出了梅花傲霜斗雪、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写出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赏。后四句则宕开一笔,说自从驿使不来,就没有了梅花的消息,只有看到那烟村中一树梅花斜斜地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