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踪
临行颂三首 其三 佛性本来无阻障,众生不识难归向。若见如来成佛时,莫向世间求取相。 释义:佛性本身是没有障碍的,但是众生无法理解,因此难以回归本源。如果能够看到如来成佛的那一刻,就不要再追求世间的虚妄之物了。 译文:佛性原本是没有障碍的,但众生不能理解这一点,因此难以回归到本源。当如来成佛的时候,就不要再去追求世间的虚妄之物了。 注释:佛性(佛教术语)指的是众生与佛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本性
【注释】 向来世事都不是实物;“方便”是佛家语,意思是从实际生活中去体悟。中下层次的人喜欢争斗是非;上流社会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谦虚、退让,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是颂扬佛教的。 诗的前两句“从来事非物,方便名为佛”,用佛家的话来说明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因缘条件,没有无缘无故的果报,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通过实践去感受体验,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获得解脱
临行颂三首 其二 观音与文殊,示我常飞动。 吾今已归真,触处皆无用。 【注释】 ①菩萨、文殊:都是佛教名词。菩萨即菩提萨埵(音tú),意为觉悟者。文殊是佛祖的左胁侍者,又称文殊师利、狮子座。 ②飞动:这里指修行时心不静定,心驰神往。 ③归真:返归自然,归真返璞,指归入佛门。 ④无用:无用处。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临别之际,对观音和文殊菩萨的颂辞。作者在临走之前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十年来一直居住在子湖,每天只吃粥饭,体力已经有些不支。 闲暇无事的时候我常常上山走走。 我想问问大家,这样的生活你们觉得怎么样? 注释:颂:这里指诗歌,是古代一种文体。 三十年来住子湖:住了30年。子湖:地名,在今江苏无锡西。 二时粥饭气力粗:每天只吃两顿稀饭,体力有些不支。 无事上山走一转:闲下来的时候上山走走。 试问时人会也无:问问别人,这种生活方式他们能接受吗?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通读诗歌,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然后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等。 【答案】 译文:我听说前代的佛,纵横驰骋无所不能。给你指出真正的归处。千条江水月光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寺院。 注释: ①“我闻过去佛”,诗人听到有关前代高僧的传说,感到十分钦佩。②“纵横尽丈夫”,形容前代的高僧大德,气魄宏大,无所不能
从来事非物,方便名为佛。 中下竞是非,上流始知屈。
三十年来住子湖,二时粥饭气力粗。 无事上山走一转。 试问时人会也无。
佛性本来无阻障,众生不识难归向。 若见如来成佛时,莫向世间求取相。
观音与文殊,示我常飞动。 吾今已归真,触处皆无用。
我闻过去佛,纵横尽丈夫。 示汝真归处,千江月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