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闻声不寐卧踟蹰。要护贫家架上书。小枕擎来一掷虚。计无如。留饭明朝待饱渠。 【注释】: 壬午: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的壬午年,即公元1172年。 踟蹰:徘徊,来回走动。 护:保护,保存。 计:方法。 无如:没有办法。 留饭:留下饭吃。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听到老鼠破书声后,对书籍的珍爱之情。作者用"闻鼠碎书纸声"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书籍的珍惜和爱护之心
【注释】 1.晓梦:晨梦。关山:指边远之地。 2.斜月:月亮西斜。窗影残:窗户的影子已残缺不全。 3.蝶怨蜂愁:蝴蝶和蜜蜂因为春天的结束而感到悲伤。 4.阑:尽。 5.雕栏:雕饰的栏杆。绿雨:春意阑珊时,花木上的露珠像绿色的雨点一样滴落下来。 6.寒:冷。 【赏析】 《忆王孙》是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名。此调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双调五十四字,前后片各五句四平韵。其词格律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借助对诗作的诵读与理解,结合自己已有知识,把握诗作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及情感基调。本题中,“翩翻蝶粉落梅梢”是写景,“金井鸟啼隔绛绡”是写听觉,“春树迷津归路遥”是写视觉感受,“暗香消”是写嗅觉。据此分析概括即可。“赏析”部分要求分析诗句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指出其艺术手法。 【答案】 注释: ①“翩翻蝶粉”意为蝴蝶扑打着翅膀飞舞
诗句释义与赏析 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解析 1. 银灯花谢酒初醒 - 注释:银白色的灯笼已经凋零,花朵已谢,酒意刚刚苏醒。 - 赏析:这句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以及主人公从醉酒后的清醒中逐渐醒来的情景。 2. 梦去愁来月半明 - 注释:梦境消散后,忧愁又回到了心头,月光洒满一半天空。 - 赏析:这里通过“梦去”与“愁来”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3. 玉漏沉沉夜色清 -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芳笺题罢困红绡”,意思是说,在书信上题完词之后,感到十分困倦而困卧在红绸被中。“小梦无端过断桥”,意思是说,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过了一座断了的桥。“月影江声送去潮”,意思是说,月光映照在河面上,江水声把送走潮水的声音都带走了。“漫魂劳”意思是说
注释: 天涯:遥远的边地。随梦草:随风飘动的草,形容草长得茂盛。青青:指绿色茂盛。 遥遮:远望时遮蔽。 枝上黄鹂:树枝上的黄莺。怨落英:对凋落的花瓣感到怨恨。 横:横卧或倾斜的样子。 不尽:没有尽头。飞云自在行:指天空中白云自在飘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作者通过描写柳色遥映长短亭、枝上黄鹂怨落英的景象,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感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
忆王孙 梨花梦转杏花寒。 碧叶琅玕玉佩珊。 零落春花恨远山。 倚阑看。 又见烟笼日半竿。 译文: 梨花梦醒,看到杏花已带着寒意。 碧绿色的叶片如同琅玕玉石般晶莹剔透,佩戴着玉佩的她显得更加美丽。 春天的花已经凋零,只恨远山隔在了心间。 独自站在栏杆旁,看着天边渐渐露出的太阳一半挂在天空。 注释: 1. 忆王孙:词牌名,属于中调小令。 2. 梨花梦转杏花寒:形容春天的景色随着梦境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 “忆王孙”为词牌名,《忆王孙·春景》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闺情词,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上片写春天景色。下片写自己的心情:春花已残,燕子也飞去了,只有绣苔茵上的香草还留有余香。金钿琼箫总惹人伤怀。全词以“锁”字为眼,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的惜春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云屏寂静锁住残春, 锦瑟年华半入尘埃。
【注释】 忆王孙:唐代教坊曲名,本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又名《一叶落》、《玉连环》等。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前后片各四句,五仄韵。 芳菲:芳香的花草。 梦中怜:梦中被怜爱。 杨柳长亭几处烟:杨柳树在长长的亭子周围,烟雾缭绕。 云断霞飞独黯然:云彩断了,霞光也消失了,只留下孤独的黯然神伤。 浪书传:浪迹天涯的书卷,飘零四处。 细草空连落日边:细长的草与落日相连接。 赏析:
【注释】 忆王孙: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潘妃曲”,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本篇上下阕均平韵,为变格。 岁暮:指年终。 舟行:船在行进中。 疏烟:淡淡的烟雾。 平野:平坦的原野。苍茫(cāng máng):辽阔无垠的样子。 萧萧:草木茂盛的样子。 带叶黄:草的叶子长出花苔,颜色变黄。 一片青山绕断肠:一条条青山环绕着游子的心肠。 雁归忙:大雁南飞,忙碌地归巢。 寒波:冷清的江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