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考核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直接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飔”“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答案】 译文:趁着初秋的凉风登上小楼,看到突然落下的梧桐叶而感到惊秋;悲伤的心情无法排遣,狂风雨肆虐,数着归鸦懒洋洋地不转头。 赏析: 首联写登高望远,借景抒情。晚趁凉飔上小楼,意谓趁着凉风
《霜风》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出自他的《剑南诗稿》。这首诗描绘了冬夜寒风呼啸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 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 岂惟饥索邻僧米,真是寒无坐客毡。 身老啸歌悲永夜,家贫撑拄过凶年。 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 2. 诗句翻译: - 十月寒风在屋边呼啸,我尚未备好一铢绵衣。 -
【注释】: 1. 长廊(zhàng láng):古代宫室中供人来往的过道。 2. 幻身:指幻影般的身体。 3. 未信:不相信,没有相信。 4. 自:指作者自己。 5. 忡忡(chōnɡ chōnɡ):形容心绪烦乱不安的样子。 6. 枉恨:白白地怨恨。 7. 邻墙捣练声:邻墙的捣衣声。 8. 故用“捣练”喻女子思念男子之情。 9. 捣练:古时妇女洗绢布,捣练以去其杂质,故亦用以代称妇女。
【注释】 粉墙:墙壁涂抹成粉红色。 红杏:指杏花。 “半”:一半,一大半。 离披:零落。 幽鸟:不鸣叫的鸟儿。 思:有所思,有所感。 海棠枝:即棠梨树。 【译文】 粉红色的墙壁上长着半开的红花,满院春意盎然,只有花儿知道自己的心事。不鸣叫的鸟儿似乎有所思念,轻巧地飞上了棠梨树枝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春天里的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严陵:指严光,东汉初年著名隐士。 译文: 万水千山雨后晴空明净,船帆迎风轻快似神助。 滩头羊裘的渔人不用停桨,听说那狂奴已能笑破人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时期,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对时局表示了忧虑,并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万水千山霁色新”,“万水”指的是江河湖海,“千山”指的是崇岭峻岭。诗人以简炼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雨后初霁、群山环抱、万水奔腾的壮阔景象。接着
【解析】 “摘草簪花”意为:摘取野草,插戴花朵。“残蝉夕照澹于秋”意为:傍晚的夕阳将蝉的鸣声衬托得更加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通过描绘牧童在田头放牧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以“摘草簪花”“路绕青山”“残蝉夕照”等细节描写为主,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牧牛童子坐在田头,摘野菜,插鲜花,两人一组相互唱着歌。 山路环绕山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即要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概括、分析。此诗写诗人在静夜中,因月色而想到残雪未融、梅花犹香,由此联想到自己久病在床,不禁感到一阵寒意袭来。这是一首触景伤怀的作品。 第一句是写景。首句“清夜”二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寂静,但接着“千门噪乱鸦”一句却打破了这种宁静。这两句通过对比
【注释】 郊行 其二:郊野之行,第二篇。火云散尽晚风凉,曲涧流空草自长。蚕箔成丝秧贴水,数声布谷为谁忙?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的农村景色。首句写天气转凉,火云消散,晚风徐徐,田野一片宁静。第二句写小溪中的水,清澈见底。第三句写蚕农们忙于养蚕,把蚕丝做成后,把它放在流水中浸泡,让蚕丝更加柔韧、光滑。第四句写布谷鸟,它叫声“布谷”声声入耳,仿佛在催促农民快点去干活。此诗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气
雨意其二 阴云密布,昼如长夜,归鸦在林中寻觅黄昏。人间春信知多少,只觉轻寒入梦魂。 注释: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而成之气。绿:绿色。新流:新的水流。宿雾:晚上的雾气。雁湿行无次:大雁潮湿后飞行没有规律。花沾色更鲜:花朵沾上颜色更加鲜艳。对此欣登岁:面对这样的美景感到高兴。披襟弄五弦:解开衣襟玩弄五弦琴。 赏析: 这首诗是李世民创作的一首咏物诗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萧萧疏雨点孤蓬,舟子招呼语顺风。 - 萧萧疏雨:描述细雨轻轻飘落的样子,"萧萧"为拟声词,形容雨声轻柔而连绵。 - 疏雨:指不密集的小雨,强调雨势虽轻但持续不断。 - 点孤蓬:比喻稀疏的雨滴像孤独的蒲公英一样点缀在空旷的环境中。 - 舟子招呼语顺风:这里的“舟子”指的是船夫,“招呼”表示船夫在向过往船只发出招呼,而“语顺风”则是指船夫用语言表达对顺风的帮助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