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注释】 1. 兰陵王:词牌名。 2. 月:指明月。 3. 曾照河桥夜别:月光照见河桥,与友人夜话别离。 4. 秋千下、花露染衣:在秋千下,露水打湿衣服。 5. 倚马相看动愁绝:倚靠着马匹,看着月亮,感到无比的忧愁。 6. 登临黯望彻:登上高处远望。 7. 思落吴山万叠:想得心绪飘落到吴山上万层峰峦之上。 8. 江村路,春水乍生:春天江边村落,春水刚刚涨起。 9. 南浦迢迢恨难越
兰陵王 晚云碧,飞泉翠滴松巘。双鱼畔疑是永和,曲水流觞旧风物。波光映山色,时见轻鸥出没。壶天邃修竹翠阴,虚籁吟风更幽寂。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怀。 “晚云碧,飞泉翠滴松巘”一句写景开篇,以淡墨勾画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晚云、碧色、松树、青石,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飞泉如翠玉滴落,与青石形成鲜明对比
兰陵王·赋胡伯雨别业【注释】: ①此何夕:这是什么时候。夕,晚上。 ②天水空明一碧:天空和水面都十分清澈明亮。 ③商量赋、如此江山:商量如何来描写这美好的山水。 ④几个斜阳了今昔:几个斜阳已经照亮了今昔的景象。 ⑤荒台步晚色:在荒凉的台上漫步,观赏着晚霞。 ⑥沙鸟依稀曾识:沙洲上的鸟儿依稀还能认识。 ⑦啼鸧(qiāng)外:远处的鹧鸪鸣叫。 ⑧人远未归:人们已经离开这里很久了。 ⑨江阔晴虹卧千尺
雁归北,渺渺茫茫似客。春湖里,曾见去帆,谁遣江头絮风息。 注释:雁飞向北,茫茫无际,如同漂泊的客人。在春天的湖面上,曾经见过离去的帆船,是谁让江头飘散的柳絮停下了呢? 千年记当日,难得。宽闲抱膝,兴亡事,马上飞花,看取残阳照亭驿。哀拍。愿归骨,怅毡帐何匹,湩酪何食。相思青冢头应白。想荒坟酹酒,过车回首,香魂携手抱相泣。但青草无色。语绝。更愁极。漫一番青青,一番陈迹。瑶池黄竹哀离席。约八骏犹到
【注释】 赣:江西,今属江西省。 画阑:指栏杆上的彩画。 饾饤:亦作“斗饤”。形容菜肴丰盛。 僽(zhǎn zhòu):同“绽”,开张。 笺(jiān)尺:书信的代称。 萍迹:浮萍之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京华:京城;这里借指汴梁,北宋都城。汴梁古为京城,因避宋太祖赵匡胤讳而改称东京。 叹聚少离多:感叹相聚时间少,离别的时间多。 漂零:飘零。 梅:梅花。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此处泛指梅花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 “絮花弱”句:形容柳絮轻而柔,被微风吹得漫天漫地。 “辜却”句:指辜负了莺歌燕舞的欢乐时光。辜:辜负。 “欢游地,都在梦中”句:说这些欢乐的地方都在梦境中。 “凭谁问康乐”句:意思是想询问那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谢灵运(康乐是其号)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慨。 “又粉过新梢”句:指柳树的嫩叶已由绿变红。 “怜瑟韵空在”句:意谓往日美妙的琴声如今已经荡然无存。
翠竿直。一叶扁舟漾碧。澄江上、几度啸日迎风,怡怡钓秋色。渔乡共水国。都属沧浪傲客。烟波外,风笠雨蓑,才掷丝纶便千尺。飘然去无迹。恣脚扣双船,帆挂轻席。盈钩香饵鱼争食。 更拨棹葭岸,放篙菱浦,才过新栅又旧驿。占江南江北。堪恻。利名积。算纵有豪华,难比清寂。须知此乐天无极。有一斗芳酒,数声横笛。芦花深夜,半醉里、任露滴。 注释: 翠竿挺拔直立,扁舟在碧绿的水面上缓缓行驶。清澈的江水映照着太阳的光芒
兰陵王 · 题笔架山 三峰碧。缥渺烟光树色。高寒处,上有猿啼,鹤唳天风夜萧瑟。山形似笔格。人道江南第一。游紫观,月殿星坛,积翠楼前吹铁笛。客来访灵迹。闻王郭当年,曾此驻锡。二仙为谒浮丘伯。 从骖鸾去后,云深难觅。丹炉灰冷杵声寂。依然旧泉石。泉石。最幽阒。更禽静花闲,松茂竹密。清都绛阙无消息。共羽衣挥麈,感今怀昔。堪嗟人世,似梦里,驹过隙。 注释: 三峰碧:三座山峰的颜色是碧绿色的。三峰
诗句:桃花瘦。寒食清明前后。 译文:春天的桃花开始凋零,寒食节与清明节期间,天气依然寒冷,燕子们难以承受这余寒和风雨的折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诗人以桃花的消瘦作为开篇,巧妙地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意境。接着描述了寒食和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以及燕子在冷风中受困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冬去春归的画面。最后以山茶花的满树盛开,暗喻着春天的美好,而幽人的展襟袖则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 □□:指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 □:篮子。 苍苔:青苔。 白石:白色的石头。 阴风凛栗:冷风刺骨。 琮琤: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千峰呈翠色:山峦呈现出翠绿色。 声声:连续不断的声音。 忽然一树樱桃白:忽然看见一棵树上长满了樱桃花。 又回头一顾:回头看了一眼。 掀髯一笑:捋起胡子微微一笑。 虎蹄:老虎的脚印,代指虎迹,这里用来表示诗人的足迹。 幂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