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与杜牧友善。他的诗歌创作涉及许多社会内容,后期思想成熟、复杂,而且风格奇特。他的诗构思缜密,文辞华美,具有独特风格。他善于将哲学思想融化在诗意之中,语言精练明快又含蓄深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常常流露出对现实不满
这首诗是描述中秋之夜在崇真万寿宫游玩时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西风吹月出云端,松柏流光绕石坛。 - 注释:秋天的风把月亮吹出了云层,月光照耀在松树和柏树上,仿佛它们都流动着光彩,围绕在石坛周围。 2. 上国山河天广大,仙家楼观夜高寒。 - 注释:中国的山河显得如此宽广,天空是如此的高远,而仙家的楼阁在夜晚显得如此的高大而寒冷。 3. 似闻玉杵鸣玄兔,疑有瑶笙下翠鸾。 -
忆钱塘 忆泛苕华溪上船,故人为我重留连。 半山塔寺藏云树,绕郭楼台住水天。 白榜载歌明月里,青帘沽酒画桥边。 计筹山下先茔在,欲往浇松定几年。 译文 曾经游览过苕华溪上的船儿,故人特意为我停留留恋。 半山的古塔与寺院隐藏在云雾和树木间,环绕四周的楼台仿佛停驻在水天之间。 白布制成的船票载着我在月光下的歌谣,青色的帘幕旁边是卖酒的小桥。 计算筹山下先人的墓地,想要前往祭祀需要多少年? 注释
【注释】 忆钱塘:诗人怀念杭州。 让王城:即吴越王城,在今杭州市西南。 暮云黄:傍晚的云彩是黄色。形容暮色苍茫。 忍使行人哭战场:不忍心看到人们为了战争流下眼泪。 台上麋游香径冷,陵头虎去剑池荒:指吴越故地荒凉,没有战乱时的繁荣景象。 竹枝夜月歌仍怨,莼菜秋风兴漫长:指诗人思念故乡,心情郁闷。 五湖烟水正茫茫:指杭州西湖的水雾迷蒙,一片茫然的景象。 【赏析】 《七忆钱塘》是一首怀人之作
【注释】 丁亥:农历正月初一。 淰淰(huì yuè):寒风。 腊酒:用腊月的酒。拨醅:把麦曲搅成糊状,使酒熟。玉蚁:琥珀色的麦曲,这里指美酒。金虫:灯花。 星环甲纪:指天象。甲纪:古代以干支记年,甲为天干第一,故称“甲纪”。惊身老:惊骇于衰老。雪解寅朝:即大年初一。雪,比喻瑞雪,寅为地支第二,卯为地支第三,寅卯相合,称为“雪解”。验岁丰:预示年景丰收。 还喜驿书催上路:指家中来信催促启程。驿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情感;最后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七忆忆钱塘”中“忆”是第一人称,表达了诗人怀念之情;“漫漫涨海际天涯”描绘了钱塘江潮水的壮阔景象;“万里曾乘使者槎”中的“使者”指的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使者;“梓泽重寻仙客洞”,其中“仙客洞”指的是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
【译文】 新秋月色圆又圆,远客楼中独自坐。 却看白发已惊心,相看聊与影栖迟。 神仙宫阙开三岛,牛女星河淡两旗。 不是吴刚频伐树,西风应长出轮枝。 注释: 1. 七月望: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 2. 新秋:新的秋季。 3. 月色初圆:指月亮圆满如镜。 4. 独坐:独自一人坐在这里。 5. 却数只惊身老大:回头看着自己年老的样子,不禁惊讶。 6. 相看聊与影栖迟:看着影子在月光下慢慢移动
【注释】 宿:过夜。通州(州郡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即今四川东部的崇庆县一带。杨原诚:人名。寓宅:寄居之所。上元:元宵节。 【赏析】 诗是一首七绝,首联写诗人夜宿通州杨原诚寓宅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颔联写寓居通州的所见所闻;颈联由景及情,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他生活在唐代,其诗作多描写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反映复杂的生活现象,在艺术上有所创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千岩秋色彻层霄,忆昔来乘使者轺。 翠袖屡扶蓬阁醉,篮舆时赴宝林招。 山阴客已无春会,溪上风犹送暮樵。 此恨古今销不尽,西陵寂寞又回潮。 注释: 1. 千岩秋色彻层霄:形容秋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山峦重叠,色彩斑斓,仿佛直插云霄
七忆忆钱塘 蜀冈东畔竹西楼,十五年前烂漫游。 岂意繁华今劫火,空怀歌吹古扬州。 亲朋未报何人在,战伐宁知几日休。 惟有满襟狼藉泪,何时归洒大江流。 注释: 蜀冈: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北郊的丘陵地带。 竹西楼:即“竹西亭”,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烂漫:指随意游玩、畅游。 劫火:比喻战争或动乱。 歌吹:指歌舞和吹奏乐器的声音。此处泛指繁荣昌盛的景象。 狼藉:形容非常凌乱的样子。 大江:指长江。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