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辀欲驾已多时,父老遮留一日迟。
秋菊寒泉何以报,精勤更写送神诗。
【注释】:
己巳:即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秋七月:农历七月。不雨:没有下雨。人心焦:百姓焦急不安。然,同“燃”。戊午:指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斋宿:斋戒沐浴,以示诚心诚意。致城隍:向城隍神祈求。清源渠:即清源县的河渠。渡龙君:即渡过龙君庙。龙君:龙王爷。五神:指土地、城隍、水府等神。州宅:本指州县官署,这里指州里。祷:祈祷降雨。始:才。至:才。洗尘:洗净尘土。自是间微雨辄随止:从那以后,即使偶尔下了一点小雨也马上就停了。转深:逐渐加深。苗且就槁:禾苗快要枯死。要神:求神。弗获:得不到。某:谦辞,自己。忧惧:忧虑害怕。不知所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越:越过。癸亥:即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这一年七月十五日正午,诗人在亭中率领郡僚吏向城隍神祈祷,不久天降大雨。挚:同“特”,大的意思。旄:用牦牛尾毛做装饰的旗杆。
【赏析】:
《清源渠祈雨》这首诗写于乾隆四十二至四十三年间(公元1777~1778年)。当时,清朝统治阶级对农民剥削极其残酷,广大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旱灾不断,而封建统治者又迷信鬼神,乞灵于神灵,于是到处举行祭祀仪式,以求得天神的庇佑。诗人目睹这种情景,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七律。诗的首联点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颔联以景作结,写出了诗人为人民担忧的心情;颈联写自己祈祷的结果,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语言平易,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