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还吴兴居,头童而齿豁。
信意时出教,所览深以廓。
何山在何许,细路穿木末。
跻攀不惮劳,历历见郛郭。
晴岚堆紫翠,正在吾屋角。
世事苦坌并,我但专一壑。
嗟彼竞利者,为计自各各。
缅怀安定公,雅合居台阁。
平生惟自道,未有轻造脚。
朅从海陵来,姑苏亦暂泊。
湖学得公重,学子有攸托。
南园庆历间,六老曾会酌。
当年马太守,高谊谁能若。
直卿为之记,文字诚磊落。
厥今同姓侯,胸次有活著。
长篇俄写就,传写腕欲脱。
昨闻上湖坟,寒色正错莫。
樵木不为禁,宰树叹濯濯。
新祠已卜龟,华表伫立鹤。
神游倘来下,旷达离尘缚。

【译文】

自从回到吴兴,就居住在山中。

头童齿豁意自得,时时教子以诗书。

何山在何处?细路穿树末。

攀登险峰不惮劳,历历可见城郭。

晴岚堆紫翠,正对吾屋角。

世事苦纷纷,我只守一壑。

叹彼竞利者,各自为计策。

缅怀安定公,雅合居台阁。

平生惟自道,未有轻造访。

朅从海陵来,姑苏亦暂泊。

湖中学得公重,学子有依托。

南园庆历间,六老曾会酌。

当年马太守,高谊谁能及。

直卿为之记,文字诚磊落。

厥今同姓侯,胸次有活著。

长篇俄写就,传写腕欲脱。

昨闻上湖坟,寒色正错莫。

樵木不为禁,宰树叹濯濯。

新祠已卜龟,华表伫立鹤。

神游倘来下,旷达离尘缚。

【赏析】

《和马侯游何山》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绝。全诗描绘了王安石与友人游览何山的情景,表达了王安石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自还吴兴居”,王安石在回到吴兴后,开始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的“自”字,表明了王安石的独立自主、自由自在的态度。

第二句“头童而齿豁”,形象地描写了王安石年岁已高、头发花白、牙齿脱落的形象。这里的“童”字,既指年龄尚幼,又指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而“豁”字则表示心胸开阔、豁达开朗的意思。

诗人描述了自己与友人一起游山的情景:“信意时出教,所览深以廓。”他们时而漫步闲庭信步,时而登高远眺,欣赏着美丽的山水风光。这样的游山经历,不仅让他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接下来几句,诗人又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在何山中的所见所感。“何山在何许?”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他不畏艰险,一路攀登而上,最终看到了山顶上的宏伟建筑。这里的“何许”一词,既表示了山峰的神秘莫测,又表达了诗人对山顶的敬畏之情。而“穿木末”三字,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路崎岖、曲折蜿蜒的特点。

再往下,诗人又描述了自己在山上的所见所闻。“跻攀不惮劳,历历见郛郭。”他不畏艰辛,一直攀登到山顶,终于看到了周围的城市景象。这里的“不惮劳”三字,表现出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而“历历见郛郭”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顶上的城市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面之中。

最后几句,诗人又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晴岚堆紫翠,正在吾屋角。”这里的“晴岚”一词,既表示天气晴朗、云雾缭绕,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而“紫翠”二字则形容了山林的颜色美丽动人。而“正当吾屋角”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这首诗中,王安石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仙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也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价值取向,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