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戒亲友,蓐食诘朝。
携幼偕往,历览江郊。
鸣吭在谷,时云在霄。
灼灼桃华,青青麦苗。
且行且扶,且憩且濯。
桥有危蹑,湖有遐瞩。
古人惜春,常苦不足。
又一月多,何如其乐。
狷者隐沦,狂者咏沂。
千载彭泽,异致同归。
匪怨匪荒,天趣发挥。
大阮静渊,心慕以追。
暑嬉我林,夕偃我庐。
或醉或逃,听客所如。
林堕片月,室耿残壶。
一笑成诗,良非起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宿戒亲友,携幼偕往游览江郊时所作。全诗以“醉卧山中”为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第一句“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描述了诗人在侍辂院叔的游历过程中,心情愉悦、意兴盎然。侍辂院叔,即侍从院长官,这里指代诗人的好友;过山庐,即游览山中住所,意即游山玩水。这一句交代了游历的地点和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句“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揭示了诗人在山中的孤独和无奈。由于夜晚已过半,诗人才知道自己已经喝醉了,躺在山中。这时,他的亲友可能已经离去,也可能留在这里。诗人借此机会,借助陶渊明《时运暮春篇》中的意境,发出了“一笑”的感慨。

第三句“宿戒亲友,蓐食诘朝”,描写了诗人清晨起床后的日常生活。宿戒是指晚上休息时遵守戒律,不喝酒;茹食是指早餐时吃饭。这句诗通过描绘清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自律精神。

第四句“携幼偕往,历览江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幼年孩子一同游览江郊的情景。这句诗通过对江郊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幸福感受。

第五至第八句“鸣吭在谷,时云在霄。灼灼桃华,青青麦苗。且行且扶,且憩且濯。桥有危蹑,湖有遐瞩”等四句,分别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山谷中鸟儿的鸣叫、天空中云彩的美丽、盛开的桃花和青翠的麦苗以及沿途的风景。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九至第十二句“且行且扶,且憩且濯。桥有危蹑,湖有遐瞩。古人惜春,常苦不足。又一月多,何如其乐。”等四句,继续描绘了诗人游览途中的感受。其中,“且行且扶”表现了诗人行走时的艰难,“且憩且濯”则表现了诗人在休息时的惬意。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古人对春天的珍惜,以及他们因春天短暂而感到遗憾的情感。最后,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情感的认识和理解。

第十三句“狷者隐沦,狂者咏沂”两句,通过对比狷者和狂者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中,“狷者”指的是那些洁身自好、隐居山林的人,“狂者”则是指那些狂傲不羁、追求自由的人士。这两句诗通过对这两种人的行为特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探索。

第十四句“千载彭泽,异致同归。匪怨匪荒,天趣发挥”等四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观。这里的“彭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陶渊明的故乡。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念: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但最终都会达到相同的归宿。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既不抱怨也不空虚,而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去生活。

第十五句“大阮静渊,心慕以追”,引用了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句“大阮静渊”,用以形容自己的心态和追求。这里的大阮是指王之涣,他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高远著称。而“静渊”则是指宁静深远的境界。诗人用这一名句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和追求,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两句“暑嬉我林,夕偃我庐”等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情景。其中,“暑嬉”是指夏日在森林中嬉戏游玩,“夕偃”则是指傍晚在庐舍中休息。这两句诗通过对山中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诗人游览山中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古人的行为特点和人生哲学观的阐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