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樵牧昔年逢,结茅临竹更依松。
柳条系得渔船住,长日醉眠谁问侬。

王继学赋柳枝词十首诗,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江头樵牧昔年逢,结茅临竹更依松。

【注释】江头:指江边的山冈。樵牧:樵夫和牧人。柳条系得渔船住,长日醉眠谁问侬?

【译文】江边山上曾与樵夫牧人相遇,我结茅屋临溪傍松。柳树拴住船儿驻在岸边,长天醉酒谁又来问我情意?

赏析:王继学的《柳枝词十首》,是作者扈从皇帝到滦阳时,左司诸公追次其韵之作。此诗为其中之一,写江边山冈上遇樵牧的景色。“江头”即江边山冈,这里指的是作者当年曾经驻足的地方。“樵牧”,是樵夫和牧人。诗人在此地遇见了他们,所以用“逢”字。“结茅”就是搭建茅舍,“临竹”就是倚傍着竹林。“更依松”,是说除了靠茅屋和竹林外,还靠着松树。诗人以樵夫和牧人自比,表达了自己隐逸林泉、不问世事的志趣。“柳条”句,写诗人如何与这些樵夫牧人相遇。“系得渔船住”,“渔”是捕鱼的意思,“得”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渔船”就是被柳条拴住的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把渔船拴在岸边的柳树旁,就在这里住下来,与樵夫牧人一起度过长日。“长日醉眠谁问侬”,写诗人在这里的生活状态。“谁”是疑问代词,“侬”是古汉语口语中对人的自称。“谁”是疑问代词,用来反问。“问”是动词,“侬”是名词性反身代词。这两句大意说:在长日沉醉中睡着后醒来,谁又会来询问我呢?“侬”是对人的自称,这里用它来反问,表明诗人对自己的隐居生活并不感到孤独,他自得其乐,悠然自得。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与樵夫牧人结邻相伴的一段往事,表达诗人隐逸林泉、超然物外的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