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衣冠尽,孤臣蹈海回。
秦思鲁连操,汉忆贾生才。
天远文星隐,江平画鹢摧。
人寻芳草去,雁到故乡来。
山色催行棹,波声送客杯。
身还苏武节,梦泣李陵台。
水落蛟龙缩,城空鼓角哀。
苍梧云浩荡,黄屋浪崔嵬。
夜雨江蓠湿,春风杜若开。
只令少微动,慎莫应三台。
诗句释义及译文:
- 中国衣冠尽,孤臣蹈海回。
- 注释:“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衣冠”代指文化和礼仪。“尽”表示消失或耗尽。“孤臣”指身在外地的大臣。“蹈海”是跳入大海的意象,表示归乡或死亡。
- 译文:中原的文化和礼仪都已消逝,我这个孤独的大臣只能选择投海自尽。
- 秦思鲁连操,汉忆贾生才。
- 注释:“秦”代表秦朝,“操”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可能比喻为音乐或诗歌。“贾生”是指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贾谊。
- 译文:我怀念秦朝的鲁仲连那种不畏强权的精神,也想念汉朝的贾谊那种出众的才华。
- 天远文星隐,江平画鹢摧。
- 注释:“文星”通常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古人认为它与文学和学问有关。“画鹢”指的是一种古代的船,通常用于祭祀等仪式。
- 译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变得遥远而暗淡,江面上原本装饰华丽的船只如今也已经破损不堪。
- 人寻芳草去,雁到故乡来。
- 注释:“芳草”常用来形容春天,这里可能是比喻家乡的美好。“故乡”指的是出生的地方。
- 译文:人们纷纷去寻找那片代表家乡的芳草,而大雁也会带着消息回到故乡。
- 山色催行棹,波声送客杯。
- 注释:“山色”指的是山的颜色,“行棹”即航行中的船桨。“波声”指的是波浪的声音。
- 译文:随着山色的变换,船只加快了前进的速度;而波涛的声音似乎也在送别客人。
- 身还苏武节,梦泣李陵台。
- 注释:“苏武”是汉朝的名将,曾出使北海,被扣留十九年,后来得以回国。“李陵台”可能是指一个与李陵有关的场所或故事。
- 译文:我身体虽然回到了像苏武一样的忠诚之节,但梦中却常常因思念李陵而泪洒李陵台。
- 水落蛟龙缩,城空鼓角哀。
- 注释:“蛟龙”指的是水中的大鱼,通常与神秘或强大的力量相关。“鼓角”是古代战争时用来报时的乐器,这里可能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和平的到来。
- 译文:当水面平静下来,那些潜藏的巨兽也不得不收起它们的锋芒;而曾经繁华的城市现在只剩下凄凉的鼓声和号角。
- 苍梧云浩荡,黄屋浪崔嵬。
- 注释:“苍梧”可能指的是南方的地名,“黄屋”是一种高贵的车驾,这里可能象征皇权或帝王的统治。
- 译文:远处的苍梧山云雾缭绕,显得浩渺无边;皇帝的车驾(黄屋)在海浪中显得高不可攀,令人敬畏。
- 夜雨江蓠湿,春风杜若开。
- 注释:“江蓠”是一种香草,常用于香料或烹饪中,“杜若”也是一种香草,这里可能象征着美好的自然风光。
- 译文:夜晚的细雨打湿了江蓠,春风拂过使得杜若盛开。
- 只令少微动,慎莫应三台。
- 注释:“少微”在这里可能是天文术语,表示星星的微小移动。“三台”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权力的象征。
- 译文:只有当星星微小地移动时,我们要小心行事,不要过分张扬,否则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应三台”)。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故土、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哲理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