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风雨来,柴扉人迹绝。
隔水烟气生,林峰半明灭。
蛤吠秋草深,鱼惊晚荷折。
孤坐倚匡床,微红隐天末。

【注】

风雨:《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之句。这里借指风雨交加的景象。

柴扉:柴草门。人迹绝:没有行人来来往往。

隔水:隔着一条河。烟气生:烟雾弥漫。

林峰:树林中的山峰。半明灭:时隐时现。

蛤吠:蛤蜊叫声。秋草深:秋天的草地。

鱼惊:鱼儿受惊而逃。晚荷折:傍晚的荷花凋谢了。

匡床:古代一种用竹子做的床。微红:微光映照着。天末:天边。

【译文】

池上风雨交加,柴草门人迹断绝。

隔着一条河,烟雾弥漫,树林中的山峰时隐时现。

蛤蜊叫唤着秋天的草木深深处,鱼儿被惊动而逃窜。

我独自坐着靠在竹床上,微光映照着天边。

【赏析】

《池上》是一首五言律诗。全篇四联八句,以风雨为线索,将风雨、柴扉、隔水、林峰、鱼惊、蛤吠、晚荷等景象串连起来,描绘了一个风雨之夜,诗人在自家池上独自倚着竹床观雨听风的情景。

首联“池上风雨来,柴扉人迹绝”点出诗题,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幅静谧幽远的夜晚图景。

颔联“隔水烟气生,林峰半明灭”写诗人在柴扉外,隔着一条河,听到远处的烟生和近处的山影明暗不定,进一步烘托出风雨夜的幽静氛围。

颈联“蛤吠秋草深,鱼惊晚荷折”则写诗人从柴扉内看到的情景。秋风萧瑟,雨打草丛,蛤蜊的叫声传得很远;天色渐晚,荷花凋零,鱼儿惊恐地游动。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使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

尾联“孤坐倚匡床,微红隐天末”则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孤独地坐着,倚靠在竹床上,只有微弱的红光照亮了天边。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风雨之夜的感受,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含蓄,语言简练而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