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履三千气压齐,寒林那羡一枝栖。
坐中有客鵩将赋,门外何人凤欲题。
沽酒未尝防恶犬,着鞭宁复待荒鸡。
夕阳休凭栏干望,今日长安不在西。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他一生颠沛流离,生活困顿,但始终怀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这首诗便是他在长安城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簪履三千气压齐,寒林那羡一枝栖。
  • “簪履三千” 指地位高、权力大的官位,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处的政治环境。
  • “气压齐” 表示诗人在众多官员中显得特别突出,如同泰山压顶一般。
  • “寒林那羡一枝栖” 意即诗人并不羡慕在寒冷的树林里独自栖息的鸟儿,暗喻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保持节操和清高。
  1. 坐中有客鵩将赋,门外何人凤欲题。
  • “鵩将赋” 是指凤凰(一种神话中的神鸟)将要赋诗,比喻有才华的人即将展示其文采。
  • “凤欲题” 则是指在门外有人想要题写诗句,形容外面有人在欣赏并期待诗人的佳作。
  1. 沽酒未尝防恶犬,着鞭宁复待荒鸡。
  • “沽酒” 指的是买酒,”防恶犬” 意在提醒喝酒要警惕坏人,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饮酒时要小心谨慎。
  • “着鞭” 意为骑马,”待荒鸡” 暗示着马鞭不需要等待鸡叫就出发了,比喻行动要及时,不要犹豫不决。
  1. 夕阳休凭栏干望,今日长安不在西。
  • “夕阳” 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这里用来象征诗人晚年的生活。
  • “休凭栏干望” 是说不要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寓意着诗人对未来不再抱有希望或期待。
  • “今日长安不在西” 意味着现在的长安城不再位于西边,比喻国家已经衰败,不再是昔日的模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城中官场和政治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簪履三千”、“寒林”、“鵩将赋”、“凤欲题”等,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世界。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剖析,又有对未来的无奈和悲观,充分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