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将齐物物难齐,惟有山林迹可栖。
身望凤池惭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题。
未能忘旧归家鹤,长是思鸣失旦鸡。
天为东周道垂丧,肯生夫子在关西。
【注释】
拟将齐物物难齐,惟有山林迹可栖:我打算与万物齐同,但难以与万物平等。只有山林才是我的归宿。拟,打算;齐物,与万物齐同。
身望凤池惭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题:我仰望凤凰池,惭愧没有到那里;登上了石碑,却感到遗憾自己不是第一个在上面题写的。
未能忘旧归家鹤,长是思鸣失旦鸡:我不能忘记家乡的白鹤,常常思念着它那报晓的叫声。
天为东周道垂丧,肯生夫子在关西?:上天为周王朝的命运垂危而忧伤,难道会诞生出你这样的贤士在关西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因被排挤,愤而出京,途经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南)时所作。
首联“拟将齐物物难齐,惟有山林迹可栖”,诗人以齐物自比,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他认为人很难与万物平等,只有山林才是他的归宿。
颔联“身望凤池惭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题”,诗人用凤池、雁塔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羞愧。他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感到非常惭愧。
颈联“未能忘旧归家鹤,长是思鸣失旦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他不能像归家鹤那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只能像失群的鸡一样在远方徘徊。
尾联“天为东周道垂丧,肯生夫子在关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他认为朝廷的衰落是由于皇帝的昏庸和奸臣的祸害所致,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