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人市尽裘毡,一旦衣冠气索然。
岂信鲁连归海上,颇哀屈子老江边。
汗流石马谁堪恨,草没铜驼世所怜。
莫惮区区困刀笔,论功终让指踪先。
【注释】
①无以为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客人。
②闻己长往何行之速也:听说您长久地去了南方,为什么走得那么快呢。
③因去人寄达:有人寄来书信。
④少慰客中:稍解旅途的寂寞。
⑤未伸之志:没有实现的理想。
⑥纵横:纵横交错。
⑦石马:指汉代的铜马。这里比喻有才德的人。
⑧铜驼:指汉代的铜驼。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赏析】
《酬郑谏议》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对郑谏议表示了深厚的友情和敬意。郑谏议曾为官御史,因触犯权贵被贬,后又被召回朝廷任左补阙。诗人作此诗时,郑已离京南归,但还远道来访,诗人特地作诗赠答,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昨夜接到郑谏议的信,得知他要去拜访友人,并请作者代为谢罪。信中的言辞恳切,使诗人感动不已。“无以为待”一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到来感到十分荣幸;“早赴院谢”,说明诗人早已等候多时,心情十分激动。“闻己长往何行之速也”两句,诗人想象郑谏议到京之后,必定要与友人畅谈一番。然而,“长往”二字却让诗人担心好友的行程太匆忙,不知能否顺利抵达京城,因此诗人不禁有些忧虑。“因去人寄达”一句,则是诗人对郑谏议的关心和祝福。诗人希望郑谏议能够顺利到达京城,同时也希望友人能早日归来,继续与自己共商国事,共谋大业。
第三四句紧承上文,写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诗人认为,郑谏议之所以走得匆忙,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一些腐败现象,心中愤慨不平,所以急于想要回到朝廷,揭露这些丑恶行径,为民除害。而那些被罢免的官员们,则因为害怕再次得罪权贵,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直言进谏,只能默默地离去。诗人认为,这些人虽然离开了官场,但仍然心系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此,诗人对郑谏议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赞扬和敬佩之情。
第五六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郑谏议之所以能够在官场上立足,除了他的才华和胆略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诗人相信,郑谏议在朝中一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诗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像郑谏议一样,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两句,诗人以谦虚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论功行赏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不能只看个人的成就和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之情,希望郑谏议能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希望两人能够继续保持联系,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努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体现了诗人对郑谏议的深厚友谊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