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鞍金辔紫丝绦,玉带红靴织翠袍。
赳赳少年真手臂,津津玉气见眉毫。
不愁造化功难补,可惜秋山势自高。
那免牛车身后患,一场春梦亦徒劳。

霞鞍金辔紫丝绦,玉带红靴织翠袍。

赳赳少年真手臂,津津玉气见眉毫。

注释:

霞鞍(马笼头)金辔(马嚼子)紫丝绦(马缰绳) 玉带(马的饰带)红靴(马蹄)织翠袍(马衣) 赳赳(威武的样子) 少年(年幼的人) 真手臂(强健有力) 津津(形容人有文采) 玉气(指美玉之气) 见眉毫(形容人的眉毛很美) 不愁(不担心) 造化功(自然的本领) 难补(无法弥补) 可惜(遗憾) 秋山势自高(秋天的山峰很高峻) 那免(哪能)牛身后患(避免牛身上的祸患) 一场春梦亦徒劳(就像一场春天的梦一样也是徒然的)

译文:

霞光映照的马笼头,镶着金色的马辔和紫色的缰绳;装饰着红色的马蹄,穿着用丝绸编织的马衣。威武的少年真健壮,他的眉宇间流露出文士的气质。不必担心大自然的造化,不能弥补你的不足;遗憾的是,这山势如此高大,难以逾越。哪能免去你身上的灾祸?即使像一场春天的梦,也是徒然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的一句。此句与《登鹳雀楼》中其他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起,共同构成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名句,并被传颂至今。

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山峦缓缓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进一步登上高楼。

赏析:

写所见。次句写近景,写所闻。第三句写意想,写所感。前两句合为一境,写出了登高望远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后用”欲穷千里目”一句作结,表示欲进一步了解事物,取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