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着麻衣过七闽,秋曹老子念先亲。
登舟但抱终天恨,到海方知未了身。
世乱备经千百痛,慈颜不见十三春。
白头扶杖衡庐下,徙倚风前泪满巾。

怀吕伯益

谁着麻衣过七闽,秋曹老子念先亲。

登舟但抱终天恨,到海方知未了身。

世乱备经千百痛,慈颜不见十三春。

白头扶杖衡庐下,徙倚风前泪满巾。

注释:谁着麻衣过七闽:指吕伯益穿着麻布衣服去福建。麻布是古代平民百姓常穿的衣服。秋曹老子念先亲:秋天的官府里,我想起已去世的父亲。秋曹,泛指官府。老子,这里指吕伯益。念先亲,思念已故的父亲。登舟但抱终天恨:登上船只是满怀遗憾。终天恨,终生遗憾。到海方知未了身:到了海边才知道自己没有死完。海,这里指福建。未了身,没有死完。世乱备经千百痛:经历了世道混乱和无数的苦难。备经,经受。千百痛,千百次的疼痛。慈颜不见十三春:慈祥的笑容再也看不见,已经十三年了。慈颜,即慈祥的笑容或慈爱的脸庞。十三春,十三个春天。白头扶杖衡庐下,徙倚风前泪满巾:白发的人扶着手杖在衡山脚下徘徊,风前流下眼泪沾湿了头巾。白头,头发白了,形容年老。扶杖,扶着拐杖。衡山,位于湖南南岳区,为五岳之一。徒倚,徘徊不前的样子。风前泪满巾,形容悲伤至极,流泪满面。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吕渭老(伯益)与友人相别后,在福建一带辗转漂流,历经坎坷。他于乾道六年(1070)夏至日抵达福建建阳,时值“七月半”(中元节),诗人便作此诗表达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