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水妙南州,是我垂髫旧所游。
乱后久拚门户改,别时只为稻粱谋。
石桥雨没苔纹滑,宰木风高鸟雀愁。
欲上矶头聊问讯,片帆飞过不知收。
【注释】
1.天台:地名。2.垂髫:指儿童,垂髻是古代儿童头发下垂的样子。3.南州:指浙江南部一带地区。4.门第:家族的等级。5.别时:离别之时。6.石桥:山名。7.矶头:水中突出的岩石。8.飞过:飞驰过去。
【译文】
前过台州的代州人董生安车秀才,为石桥州(今浙江省临海县)有胜迹而作。
天台山水美,是我童年时游玩的故乡。
战乱后久已抛开了门户之见,分别时只因为稻粱谋。
石桥上雨后苔纹滑,宰木风高鸟雀愁。
想登上矶头略表问候,片帆飞过不知收。
【赏析】
这是送别董生之作。诗人以“石桥”为题,既点明地点,又暗含送别的意趣,可谓一箭双雕,含蓄蕴藉。全诗语言平实自然,不事雕琢,却于平淡之中蕴含深挚情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第一句点出“石桥”。“石桥”,即浙江临海的古石梁。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石梁)在台州临海县西南一十七里,跨海东西两山之间,梁石长十余丈,阔二丈余。”石梁横跨海中,是交通要道。第二句写诗人与董生的别情。“垂髫”本指小孩,这里用以形容少年时期。“垂髫旧所游”表明两人儿时的友情很深。“旧”字写出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是说战乱之后,由于战祸频仍,家乡已经面目全非了;而自己却依旧过着安逸的生活;“别时只为稻粱谋”,说明他之所以与董生分手,是因为生计所需不得不如此。这两句是说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第四句写石桥上的景象。“石桥雨后苔纹滑”,是说雨后的石桥苔藓滑溜,容易使人跌倒。“宰木”即香樟树,这里借指石梁。这句是说风吹动香樟树,鸟儿因害怕而飞走了。第五句是写诗人登岸的情景。“欲上矶头聊问讯”,是说诗人想上矶头去问候一下老朋友。“矶头”,是石梁靠近海中的一个小岛,可以眺望海景。“片帆飞过不知收”,是说一片白帆从诗人眼前飞驰而过,而自己却来不及收回视线,只能目送它远去。
这首送别诗语言简练朴素,感情真挚深切,是一首难得的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