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川又复过清明,花信风牵倍感情。
四海再逢虞舜日,三年两驻越王城。
春光寂寂啼山鸟,云影悠悠拂羽旌。
可是东君不相下,狂飙吹雨溅银争。
诗句输出:
闽川又复过清明,花信风牵倍感情。
四海再逢虞舜日,三年两驻越王城。
春光寂寂啼山鸟,云影悠悠拂羽旌。
可是东君不相下,狂飙吹雨溅银争。
译文注释:
《宴道山亭复风雨有感作》是李士瞻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闽川过清明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深感慨。
- 诗句注释:
- “闽川又复过清明”:指福建地区再次迎来了清明节,暗示着时光的变迁和国家的兴废。
- “花信风牵倍感情”:形容春天的花期到来时,风中带有花香,触动了诗人深深的情感。
- “四海再逢虞舜日”:虞舜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位圣明君王,这里可能比喻国运昌盛或理想政治的出现。
- “三年两驻越王城”:越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这里可能寓意国家或个人经历的艰难时期。
- “春光寂寂啼山鸟”:春天虽然美丽,但同时也伴随着萧瑟和孤独,鸟儿的鸣叫增添了几分凄凉。
- “云影悠悠拂羽旌”:云影如同羽毛般轻轻拂过旗帜,象征着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
- “可是东君不相下”:东君指的是司掌春的神祇,诗人在这里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哀伤。
- “狂飙吹雨溅银争”:狂飙是指猛烈的风,雨水如银色般飞溅,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
赏析:
李士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既美丽又忧伤的画面。诗中的“闽川又复过清明”不仅点明了季节的变化,还暗喻历史的更迭。而“四海再逢虞舜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