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四千仞,缘回八百盘。
藤萝孤寺合,苔藓一碑残。
风急龙髯断,云深鹤睡寒。
兹山可招隐,吾亦挂吾冠。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时作者任右拾遗、监察御史。诗人在《登黄山诗》序中说:“余尝闻黄山之奇矣,越人谓其专诸之墓。是山以石而灵者,有专诸之剑;以木而灵者,有孤松之柏。然皆不能与天为寿。”可见诗人对黄山的赞美之情。

首联“屹立四千仞,缘回八百盘”,描绘了黄山的险峻。“四百”是虚数,形容峰峦重叠,连绵不断。“八百盘”指山路盘旋曲折,极言山势的险恶。这两句诗写出了黄山雄壮、陡峭、险峻的特点。

颔联“藤萝孤寺合,苔藓一碑残”,描绘了黄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里用到了拟人手法,将藤萝和苔藓比作孤寺,把一碑比作残破的寺庙,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颈联“风急龙髯断,云深鹤睡寒”,运用了夸张手法,形容黄山的景色变化莫测。“龙髯”指瀑布,“云深鹤睡寒”则是说山中的云雾弥漫,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两句诗写出了黄山的雄伟壮观和神秘莫测的特点。

尾联“兹山可招隐,吾亦挂吾冠”,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兹山”指的是黄山,“招隐”则是邀请隐居的意思。《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潜曾隐居于庐山,自号“五柳先生”。因此,这里的“兹山可招隐”可以理解为黄山可以成为隐居之地。最后,诗人说:“吾亦挂吾冠”,即我也想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

这首诗通过对黄山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