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首阳薇,皎皎孤竹子。
求仁亦何怨,清风千万祀。
昌黎述玄圣,雄文剧颂美。
伟哉青社书,感激有深旨。
列宿丽寒旻,群鸿戏秋水。
李侯信卓荦,不惜百金市。
分符守吴会,开缄授云耳。
故物传卫公,遗璧归孔氏。
一玩三叹息,当思继前轨。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的能力,该题目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考生诵读原诗,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注释,答题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现象,注意要写出对诗中所写内容的理解。
本诗是韩愈写给范仲淹的信中引用《伯夷颂》的部分。“青青首阳薇”,首阳山,在河南辉县北。首阳薇,就是薇菜。“伯夷”是古代传说中的孤竹君长子,他看到兄弟争位杀了人,就逃走了。后来武王伐商,找到他,劝他做官,他坚决不做,并说“余弗忍为之下”,终于饿死在首阳山。韩愈写这首诗是借伯夷来勉励范仲淹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皎皎孤竹子”,“皎”同“皎”,白的意思,“孤竹”是地名,今河北邢台县西有孤竹城,相传孤竹君曾在此养孤竹子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两个功臣,他们不愿当周王,逃到首阳山隐居起来,采薇而食。“清风千万祀”,这句意思是希望范仲淹像伯夷一样高洁清雅,受到万代的崇敬。“李侯信卓荦,不惜百金市”,“李侯”指李膺,东汉末年著名的清官。“卓荦”是超脱出众的意思,“不惜百金市”是指不惜高价买下来。这里赞扬李膺为人正直,能以高价买下伯夷留下的玉佩。“分符守吴会”,分符,指授职;符节上刻着地名,用来证明身份。吴会,指苏州一带。吴地多产美玉。“开缄授云耳”,把书信打开交给范仲淹。“故物传卫公,遗璧归孔氏”,“卫公”指卫国的公子完,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孔氏”指孔子后代。这两句意思是:伯夷留下的玉佩,经过辗转,最后落到孔子的后代手里。《论语·卫灵公》:“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对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如果我对他的评价不真实,那么这种赞誉也是不真实的。”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做出公正的评价。“一玩三叹息,当思继前轨”,这是韩愈的自勉之言。韩愈写此信给范仲淹,目的是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政治理想,做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韩愈一生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他常说:“我平生没有积财,只有书可以卖钱。”他一生为官清廉,从不贪赃枉法。
【答案】
译文
我敬仰地写下了这封信。
首阳山上的薇菜青青一片,孤竹园里的竹子皎皎洁白。
我追求仁政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它像清风一样永远流传。
昌黎先生记述玄圣,雄浑的文辞歌颂美德。
伟大的《青社书》,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多么深刻啊!
北斗星挂在天幕上,群鸿飞向秋水里。
你李侯真是卓越超众啊!不惜千金也要把它购买过来。
你分封在吴地会稽郡,打开了卷宗把书递给我。
这些珍贵的物品传到卫家去,被孔子的后代保存了下来。
读了这三篇作品,让人反复读诵,应当思考怎样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
赏析: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的文章气势磅礴,风格独特。他的散文以议论为主,气势充沛,笔力雄健,纵横驰骋,纵横捭阖,气势磅礴。他的散文在句式上也有独特的变化,如长句、短句交错使用;单行散句和复叠排比句相结合;有时用对偶句,有时又打破平仄声调的常规;还有的用倒装句式,等等。韩愈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气势充沛、一往无前,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和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