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何崔嵬,丁丁伐嘉木。
伐木将安施,饰此轮与毂。
良材莫自致,弃置河水曲。
党人偷且闲,不穫有馀粟。
况无猎较功,大庖有馀肉。
彼美蓬庐士,薇藿不满腹。
饥渴岂弗怀,徒食乃所恧。

《古诗二首》是两首汉代无名氏的五言古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农民生活的,第一首写农夫上山伐木,第二首写农夫被剥削,生活艰苦。

诗句释义:

  1. 南山何崔嵬,丁丁伐嘉木。
    注释:南山多么高峻啊!叮咚的斧声传来了伐木的声音。
    赏析:《古诗二首》是两首描写农民生活的诗。第一首写农夫上山伐木,表现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南山何崔嵬”,描绘了南山的高峻,“丁丁伐嘉木”,则写出了农夫在山上砍树的情景。“伐木将安施”一句,表达了对农夫辛勤劳动的同情和赞赏。第二首则是描写农民被剥削、生活艰苦的情况。“良材莫自致”,指出了农民没有好木材可以制作家具,只能自己动手制作;“弃置河水曲”,表示了他们被迫离开家园,生活在河边;“党人偷且闲”,则写出了农民们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最后一句“不穫有馀粟”,表达了农民们的生活困境。

  2. 伐木将安施,饰此轮与毂。
    注释:伐好的树木要用来装饰车轮和车轴。
    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农夫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上山伐木,然后运回家中来制作家具。然而,他们制作的家具却无法得到很好的使用,只能被用作车轮和车轴。这一部分反映了农民们的无奈和艰辛。

  3. 良材莫自致,弃置河水曲。
    注释:好木材无法得到利用,只好弃置在河水旁。
    赏析:这里的“良材”指的是优质木材。诗人通过描述农民们无法将优质木材利用起来,只能将其弃置在河边的情境,深刻表达了农民们生活的困苦和无奈。这种情境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即优质的物品或人才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回报。

  4. 党人偷且闲,不穫有馀粟。
    注释:那些被朝廷所排挤的士人却悠闲自在,他们没有收获到足够的粮食。
    赏析:这里的“党人”指的是那些被朝廷所排斥的人,他们在政治上失去了地位和权力。而“余粟”则指剩余的粮食。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这两种不同命运的人物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一种是被剥削、被压迫,一种是悠闲自在、无所事事。这种反差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5. 况无猎较功,大庖有馀肉。
    注释:何况现在没有人去打猎比较功劳,厨房里还有多余的肉吃。
    赏析:这里的“猎较功”指的是打猎比赛功劳的行为。诗人通过描述这种行为不再受到鼓励,反而出现了浪费资源的现象,从而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6. 彼美蓬庐士,薇藿不满腹。
    注释:那位简陋房屋中的农民,只能以野菜充饥。
    赏析:这里的“蓬庐士”指的是简陋房屋中的农民。诗人通过描绘这位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其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7. 饥渴岂弗怀,徒食乃所恧。
    注释:饥饿和口渴难道不是人所共知的吗?只是白白地吃了东西却感到惭愧。
    赏析:这里的“饥渴”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痛苦。诗人通过描述农民们饥饿和口渴的痛苦,进一步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挣扎感。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农民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译文:
南山多么高大峻峭,叮咚的斧声传来了伐木的声音。
采伐好的树木来制作车轮与车轴,但最终只能被丢弃在河边。
好材料没人能充分利用,只能遗弃在河边。
被朝廷排斥的人们过着悠闲的日子,而我们却两手空空。
况且打猎比赛功劳的事已经没有了,厨房里的剩饭还能吃多久?
那些简陋房屋中的农民,只能以野菜充饥。
饥饿和口渴难道不是人所共知的吗?只是白白地吃了东西却感到惭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