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举人间万斛舟,中流何用橹声柔。
杨花两岸东风软,送尽斜阳更未收。
【注释】:
举:撑起,举起。
中流:指河流中心处。
橹声:摇船用的桨声。柔:轻柔柔和。
杨花:柳絮。随风飘荡,轻软如雪。
送尽斜阳:夕阳西下。
更未收:还没有收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行舟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春日里行船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世之烦扰的感受。
首句写春日里行船的情景,能撑起人间万斛舟,说明船大而坚固,足以支撑人们过河。”中流”二字则暗示着船已行驶到河流中心,此时船已离开岸边,进入了水中。”何用”二字则是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情形的惊讶之情。”橹声”二字则直接点明了船只行进的方式,是利用船桨推动的。”柔”字则形容了橹声的轻柔,与前文中的”能举人间万斛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句则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在船上欣赏着两岸的风景。这里的”杨花”二字则是指杨柳树的花朵,随风飘散,轻盈如雪。而”东风软”则形容的是春风的温柔,使得这些飘散的杨花更加柔软细腻。”送尽斜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夕阳即将消逝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时光易逝。
第三句则是对第二句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感叹时间的流逝。这里的”更未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夕阳尚未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上,依然有些许余晖的感慨。同时,”更未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烦恼和困扰,如同夕阳一般,无法全部收回,只能任其消散在风中。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里行船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世之烦扰的感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