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
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
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
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浮。
况闻霍嫖姚,已拜万户侯。
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
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浮。
已拜万户侯。
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
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
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
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浮。
况闻霍嫖姚,已拜万户侯。
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
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浮。
已拜万户侯。
【译文】 八都安仁是最下都,易水易旱生理无。 奉公往役名主首,半是摘箬担柴夫。 或因苗麦仅升斗,或忝殷实元空虚。 千中得一称上户,土赤聊当辰砂朱。 五更饭罢走画卯,水潦载道归来晡。 夫丁木物诸琐碎,每以附近先供需。 课程茶酒率倍开,所取盐米何锱铢。 逃粮逃金不待论,职田子粒尤难输。 公家督促过星火,唯听捶挞生虫蛆。 几年辛苦垤容蚁,一界了毕锅游鱼。 间逢令宰贤恤者,苏息无术空嗟吁。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伪钞谣》。这首诗通过描绘伪造货币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批判和讽刺。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国朝钞法古所无,绝胜钱贯如青蚨。" (国朝的纸币制度是古代没有过的,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钱贯。) - "国朝":指的是元朝。 - "钞法":这里的“钞”是指纸币,“法”指的是发行规则或方法。 - "古所无":古代从未有过。 - "绝胜":远远超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题云庵”,题写在云庵的墙上,是这首诗的题目。云庵:佛家寺院的别称。 “夜宿云庵中”,“夜”字点明时间;“夜宿”“云庵中”写出了诗人的行踪。 “白云满床头”,“白云”指僧人诵经时口中发出的诵经声,这里用“满”字形象地写出了诵经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景象。“床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哀祝明远 我昔游师门,与子始相识。 襟怀蔼春气,颜色泽而皙。 怜我学无方,为我数开迪。 子言虽恳恳,奈此正茅塞。 他时七月暑,子与舒元易。 芒鞋杖而盖,访我到荒僻。 松阴作参坐,快饮不馀滴。 清论秋夜长,草舍随所息。 蚊䖟及风露,义不作宾客。 别来子久病,传者亦非的。 但云类痁疟,岂意至兹极。 我尝习医药,此候颇不惑。 中乾而外强,翕翕唇颊赩。
【注释】 支离:残缺。 明远:即《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是一首五言诗。 灵苗:指禾苗,这里比喻自己。 “日日”句:意思是说日复一日地纵养螟虫,使禾苗受到损害。 缉熙:光明、照耀。 苟:如果。 “非久”句:意为不是长久就能成功的。 子在:你活着的时候。 明明:通晓,明白。 凄恻:悲伤。 【赏析】 《哀祝明远》为汉代无名氏所作,这是一首咏怀诗。全诗共八句,从开头的“哀祝”到结尾的“子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行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1. 山中留夜宿明日以风雨对床眠为韵赋诗: 在山林中留宿,明天将与风雨一起共眠来作诗。 2. 雅性厌喧隘: 我厌恶喧嚣狭窄的环境。 3. 结庐林野中: 在郊外的林子里建造了一间小茅屋。 4. 林中果何有: 林中有什么果实? 5. 势利罕相从: 很少有势利小人愿意追随他。 6. 异哉四子心: 真是奇怪啊,四位朋友的心志如此。 7.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题目叫《次韵戚总管赋雪》。 首先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1. 长风剪水不成片,城上将军铁为面。 - "长风"是指大风,"剪水"形容风力极大。"不成片"是因为风力太强,把云吹得分散成了碎片。"城上将军"指的是城墙上的守卫,"铁为面"则暗示这些士兵的脸上被风吹得通红。 2. 五更吹角堕梅花,天女骑龙泪如霰。 - "五更"通常指凌晨时分,这里用来描述时间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明确主题,把握意境,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即可。
杂诗三首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诗歌以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与哲思。《杂诗三首》正是这一风格的体现,通过模拟江南乐府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深深思念。每首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通过具体而微的场景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以及离别的感慨。 第一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昔年 昔年,指前几年或从前。昔年的拼音为xī nián,其含义为“往年”和“从前”,常用来回忆往事或者表达对过去的感慨。昔年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时间名词,用于描述过去的时光。以下是关于昔年的解析: - 诗句翻译 昔年有语双白头,弃我忽作齐梁游。 昔年有语双白头,弃我忽作齐梁游。 “昔年有语双白头”指的是昔年时期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我说出了话,这体现了昔年时期人们的年龄普遍偏大
浓露微霜菊正开,红梨紫栗共衔杯。 云山百里头俱白,十五年间三度来。 这首诗《呈原卿萧翁二表兄》是元朝诗人李存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景画面,表达了对好友重逢的喜悦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浓露微霜菊正开”,描述了菊花在深秋时节盛开的景象,露气和霜花使得菊花更加美丽。接着,“红梨紫栗共衔杯”,描绘了朋友们相聚时共享美食的场景,红梨和紫栗都是秋季的特色水果,象征着友情的深厚。然后
晚步 茅屋青帘隔晚桥,白沙红树水迢迢。 人生到底头如雪,莫管春风消不消。 【注释】 (1)晚步:晚上散步。 (2)茅屋:指茅草屋。 (3)青帘:青色的帷幕。 (4)晚桥:指傍晚的石桥。 (5)白沙:白色的沙子,泛指沙滩。 (6)红树:红色的树木。 (7)迢迢:遥远的样子。 (8)人生:人的一生或生命。 (9)头如雪:头发已白。 (10)消:消逝。 【译文】 茅屋和青帘隔着一座晚桥
注释: 更开残酌不成欢,一片多情拂袖乾。 想见孤城吹画角,朔风斜日暮江寒。 落梅 —— 诗人以落梅为题,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更开 —— 诗人在更深夜半时分了杯中残酒,独自饮酒,无法成欢。 一片多情拂袖乾 —— 诗人的衣袖被风吹得微微飘动,仿佛沾满了多情之意。 想见 —— 想象着远方的孤城。 孤城 —— 孤城指的是一座荒凉、寂寞的城池。 吹画角 —— 诗人听到远处传来了凄凉的号角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词解析: 笑者不必闲,闲者不必笑。 -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于“笑”和“闲”的理解:笑并不一定需要闲暇的时间,而闲暇也不一定需要通过笑来获得。 能笑又身闲,涉世何尔妙。 - 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能在轻松的环境中笑,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利名浩于海,好恶险成徼。 - 这两句表达了对名利的看法,认为名利像海洋一样广阔无边
诗句解读: 1. 紫阳汪大夫,未老先致事。经营百年藏,结庵自休憩。 - 紫阳:地名,此处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机构。 - 汪大夫:可能指的是一位名叫汪的官员或专家。 - 未老先致事:意指年纪尚轻就已经承担起了重要的职务。 - 经营百年藏:这里指汪大夫不仅处理政务,还精心策划、收藏了许多重要的物品或知识。 - 结庵自休憩:意为建造了一座小庵,用以休息和思考。 2. 扁之曰退密,有取于《易系》
赠李唐经二首 平生尚友心,每欲尽今古。 子来适我愿,一笑与之语。 林深夜阑坐,片月落襟屦。 虽无满壶酒,足洗千劫虑。 明年访庐阜,子肯从我去。 注释: 1. 平生尚友心:我一生都以交友为乐,喜欢结交朋友。 2. 每欲尽今古:我希望尽可能地了解古今之事。 3. 子来适我愿:你的到来恰好符合我的心意。 4. 一笑与之语:我们开怀大笑地交谈。 5. 林深夜阑坐:夜晚在树林中坐着,寂静而又宁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