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东入海,南极苍梧北逾济。
龙骧万斛驾洪涛,去日酸辛归日熹。
画师夙昔谙行色,鹅溪半幅留真迹。
入门妩媚各有怀,谁念山巅望夫石。

【注释】

  1. 近时人:近期的作者。
  2. 咏潇湘八景:写潇湘地区的八处名胜,即洞庭湖、君山、岳麓山、衡山、衡阳、零陵、漓江和桂林等。潇湘,今湖南、广西一带。
  3. 效颦:比喻模仿别人的失败或丑恶。
  4. 洞庭秋月:指洞庭湖上的秋月。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为古时著名的风景区,也是诗人游览的地方。
  5. 南极苍梧北逾济:极言洞庭湖水之广,南到苍梧山以北,北至济南府(治所在历下)。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北部,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6. 龙骧万斛驾洪涛:形容船只高大,可以乘风破浪。
  7. 去日酸辛归日熹:过去的日子艰难困苦,现在却平安幸福。
  8. 画师夙昔谙行色:画师过去熟悉道路情况。
  9. 鹅溪半幅留真迹:指画家留下的一幅画。鹅溪,在今湖南岳阳市境内。
  10. 入门妩媚各有怀:进入门来的人各有各自的心情和怀抱。
  11. 望夫石:传说中的一个石头,形状像一位妇女站在岩石上远望丈夫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洞庭湖风景的诗歌。首句“长江万里东入海”,写出了洞庭湖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其对周边水域的影响。接着“南极苍梧北逾济”,描绘出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深远。

第二句“龙骧万斛驾洪涛”,形象地描述了船只巨大如龙,能够乘风破浪,驶向远方。这里用“龙骧”来形容船头,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接下来的两句“去日酸辛归日熹”,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艰难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画师夙昔谙行色”,“画师”指的是画家,而“夙昔谙行色”则表明画家过去熟悉道路情况。这句诗可能是指诗人曾经亲自游览过洞庭湖,对这里的景色非常熟悉。

最后四句“入门妩媚各有怀,谁念山巅望夫石”,表达了进入门来的人各有各自的心情和怀抱,同时也提到了诗人自己对洞庭湖中“望夫石”这一传说的感触。望夫石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女子因思念丈夫而化为石头的故事。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观和传说故事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