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黄连结蔡州城,风靡江东莫敢膺。
千里南来今送死,天知忠节在庐陵。
注释:北山的旗帜在呼喊,蕲黄连结蔡州的城。风靡江东没有人敢抵抗,千里南来今日是送行。上天知道忠诚和节操在庐陵。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时期的作品。此诗为作者被流放夜郎途中所作,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坚持正义的精神风貌。首句“蕲黄连结蔡州城”,以简练的语言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蕲州(今湖北省黄梅县)、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与蔡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这三处地理位置的紧密联系暗示了事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次句“风靡江东莫敢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对此事的反应。这里的“风靡”意味着声势浩大,而“江东”则特指长江以南地区,即当时的唐朝统治中心区域。由于朝廷对此事件的态度暧昧不明,导致各地豪强纷纷响应,但无人敢于公开反抗。第三句“千里南来今送死”,则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被迫南下的决心和无奈。“千里”既形容路途遥远,也象征着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今送死”则明确指出了自己的处境。最后一句“天知忠节在庐陵”,则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期待。这里的“天知”既是对朝廷的隐喻,也是对自己信仰的坚守。“忠节”强调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而“庐陵”则是指家乡或故乡,寓意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担忧。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